换了手机号,不光要告诉亲戚朋友,更重要的是告诉银行,事关你的信用卡消费安全。 杭州拱墅区人民法院最近判决了一起诈骗案,被告是个19岁的小伙子。他“隔空”盗刷了别人的信用卡连买四部手机,而一切源于银行发来的一条推销短信。
去年8月的一天,小陈收到了某银行发送的推销短信,内容是推销最新款的苹果X 256G手机,并有一个验证码,回复即可预约购买。短信最后附有信用卡尾号“****3163”的字眼,刚收到时,小陈并没理会。 到了第二天,小陈回想起这件事,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根据短信提示回复了验证码。没多久,小陈就接到了该银行的客服电话。 客服问小陈是不是王某某,小陈耍起小聪明,回复“是的”。接着银行客服人员就将一个上海的地址报给小陈,问是不是这个地址,小陈继续回复“是的”。此时,小陈留了个心眼,默默记下了这个地址。 出于核实身份的需要,银行客服人员还向小陈询问了信用卡的后四位。因为之前收到的短信上有信用卡尾号,小陈顺利通过了身份核实。 没过几天,小陈接到了快递员的电话,称手机已经到了上海即将派送,问家里是否有人。小陈马上说自己不住上海了,并加了快递员的微信,报出之前记下的具体地址,取得了快递员的信任。随后转账20元快递费,让快递员转寄到小陈现在的住址,很快小陈就收到了一部崭新的苹果X 256G手机。 之后,小陈又以同样的方式骗得两部苹果X 256G手机和一部华为P20pro手机。小陈将这几部手机卖给了当地的手机店,得款2万余元。 当小陈打算第5次以同样的方式购买手机的时候,信用卡实际使用人王某某收到了银行寄来的信用卡账单。他发现信用卡被盗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民警很快根据邮寄地址找到了小陈。 小陈不是该银行信用卡的卡主,为何会收到该银行的推销短信呢?原来,信用卡的卡主王某某更换了手机号码,但是忘记向银行更改预留手机号码。后来,该号码被重新启用卖给了小陈。 银行的验证也有漏洞,使得小陈在并不清晰地掌握对方信息的情况下,“隔空”都能盗刷成功。日前,拱墅区人民法院以信用卡诈骗罪判处小陈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