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各银行和银联在移动APP中加入二维码支付功能,努力追赶支付宝、微信支付时,银行发现信用卡业务的“后院起火”,支付宝花呗、京东白条等消费分期模式已然威胁到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为此,多家银行近期推出了“虚拟信用卡”,欲与支付宝花呗、京东白条等一争高下。
不过,已经养成移动支付习惯的用户,会轻易改变消费习惯吗?
“虚拟信用卡”可秒批
近日,交通银行宣布推出“手机信用卡”,并称无论是开卡还是用卡都颠覆传统,是信用卡中的“黑科技”。昨日,该行厦门分行的一位资深人士告诉导报记者,所谓“手机信用卡”,其实就是“虚拟信用卡”,即无需信用卡即可进行交易,也不需要在POS进行“刷卡”这一动作,就能实现信用卡消费。
“办理手机信用卡堪称秒批,最快只需2秒就能审批,信用额度和贷款额度也同时获批。”上述资深人士说,以前办理传统信用卡,从申请办卡到使用往往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而“虚拟信用卡”则基本实现了实时批复。
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虚拟信用卡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主卡型虚拟卡,不需依赖传统信用卡;另一种是依附于实体卡的副卡型虚拟卡;还有一种就是映射型虚拟卡,如应用于Apple Pay、Samsung Pay等的信用卡。
导报记者注意到,交行并不是第一家推出“虚拟信用卡”的银行。在此之前,建行、中行、招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都推出过“虚拟信用卡”。不过,中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的虚拟信用卡,都要求客户先拥有该行的一张实体信用卡,在此基础上再开设虚拟信用卡账户。而建行推出的龙卡e付卡,是一款主卡型虚拟卡,用于独立完整的主账户,不依赖于实体信用卡。
消费者买不买账很难说
各家银行缘何纷纷紧急推出“虚拟信用卡”呢?
对此,厦门一位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早在2014年,支付宝、腾讯就曾联合商业银行试水虚拟信用卡,但很快就被“叫停”。随后,支付宝、京东就很快分别推出“变相”的信用卡——支付宝花呗和京东白条,均具有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消费”功能。“花呗和白条,其本质就是虚拟信用卡,由于其申请和使用的便利性,很快赢得年轻人的青睐,迅速蚕食各家银行的传统信用卡市场。”上述负责人分析认为,为了抢回信用消费这块“大蛋糕”,银行纷纷推出申请和使用较为简单、便捷的“虚拟信用卡”。
不过,已经养成第三方支付习惯的用户,会轻易改弦易辙,“吃回头草”改用“虚拟信用卡”吗?对此,这位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表示,银行的最大优势是有着庞大的既有客户群体和营销团队,很容易将“虚拟信用卡”推而广之,加上众多联盟商家的优惠,把失去的客户吸引回来或许不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