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央行公布了10月金融数据,当月新增贷款为6613亿元,同比少增357亿元。而9月份,新增贷款1.38万亿元,同比多增1119亿元。再从社会融资规模看,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189亿元,同比减少了1185亿元。
对社会融资数据明显低于预期,华创证券张瑜认为,这既有短期监管政策的冲击,也有逆周期政策节奏调整及季节性因素的影响。由于国庆长假效应的影响,加之数据本身处于季节性低点(四季末初期),受到居民短贷、票据融资及专项债的拖累。而居民短贷受监管密集调查信用卡涉房交易以及月底P2P平台清退速度加快的影响而少增,专项债则因10月发行空缺而拖累社融。
“涉房”交易收紧
数据显示,中国10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6613亿元人民币,同比少增357亿元,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21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2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87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26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1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16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1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123亿元。
海通证券姜超认为,新增人民币信贷同比少增的原因是,去年居民短贷持续高增,今年在控风险、严查消费贷等一系列举措出台后,使得今年居民短贷整体不及去年,而10月居民中长贷增加3587亿元,同比小幅少增143亿元,印证短期地产销售仍有韧性。
由于新增贷款每年流向房地产业的占比不及 10%,同样对于地产企业来说,银行信贷并不是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的主要构成。地产融资有多元化的特征,银行信贷渠道的改善对于房地产投资的并不是决定性的。相比过往热捧的房地产市场,今年已出现明显降温。
招商证券的谢亚轩指出,10月底家庭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4%,前值15.9%,中长期和短期贷款余额增速均有下降,短期下行更甚。家庭部门去杠杆方向未变,对应房地产数据表现难言乐观。
对于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华创证券张瑜表示“目前在总量数据的高低波动之外 ,企业长贷持续改善确实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背后反映的积极意义仅限于未来基建逆周期发力可期,并不意味着实体经济的投融资活跃度在提升。”
仍需政策持续发力
11月6日,国务院金融委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健全适应中小银行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内控体系,从根源上解决中小银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要完善银行补充资本的市场环境和配套政策,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体制机制。当前要重点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更加复杂,企业投资意愿和融资需求不足,未来仍需政策持续发力。
恒大研究院任泽平表示,“10 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 2216 亿元,同比多增 787 亿元,占比从 9 月的 33.4%提升至 33.5%,或受基建投资影响,实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恶化拖累新增人民币贷款,其中新增居民户短期贷款仅 623 亿元,同比少增 1284 亿元。 8月起监管部门严查消费贷涉房交易,9-10 月份逐步落实,导致居民户新增短期贷款大幅下滑。”
央行货币政策的重点仍是疏通货币传导渠道, 2019年内央行三次降息,8月、9 月分别下调6个基点和5个基点,11月下调MLF利率5个基点,目的是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缓解民企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因此,预计未来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 将继续发挥作用,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优化资本结构,更好的支持民企和中小企业融资,缓解流动性分层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