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就2021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访谈。最高人民法院披露,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共有751万名失信被执行人在信用惩罚的压力下自动履行义务,生效法律文书的自动履行率逐年提高。
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这意味着被执行者有能力履行和不履行有效法律文件所确定的义务,即故意欠款不予偿还。这种情况在信用卡和各种互联网信贷产品中非常普遍。
尽管在打击不诚实行为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老赖现象不再存在。面对一些顽固的老赖分子,继续加强信用惩罚是限制老赖分子的灵丹妙药。
刘贵祥指出,将形成长期的高压局面,以防失信行为。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处罚等级分级机制和及时恢复信用的机制。根据处罚时限和处罚范围,可以将失信行为的类型和程度进行细分,使措施更精确。
此外,最高法院还给予不信任者一定的宽限期。根据具体情况,对决定采取纪律措施的人给予宽限期。质量检查的宽限期为一到三个月。如果宽限期为如果仍未履行义务,则应采取信贷纪律措施。
与过去相比,信贷纪律措施的实施具有更高的灵活性,给破坏受托人的人提供了喘息的机会。在打击信号不断增强的背后,信用卡老赖开始感到恐慌。
长期以来,在信用卡用户群中,有些人由于工作中断,企业破产或其他原因而无法按时还款,从而导致信用卡逾期行为。尽管这已导致失信,但信用卡逾期用户并不都是失信被执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