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似浮云?
临近岁末,不少消费卡的积分即将到期清零,银行、商场、超市等都在提醒顾客兑换礼品,但积分擅自清零、礼品与承诺不符、兑换不及时甚至拖延兑换时间等问题,却令消费者再一次感受到商家的“霸气”和自己的弱势,大把的积分如同“浮云”。
不少持卡人反映,刷卡积分后,商家往往加设多重“门槛”,大多称心如意的礼品也只是“看得见摸不着”。
根据银行积分规则,消费1元累计1分,但一个价值几百元的礼品往往需要几十万的积分。以某银行为例,一套六件套的品牌床品,需要30多万的积分,就连一把伞也需要1万多的积分。
更糟糕的是,大宗消费不算积分。大部分的银行都规定,购买房产、汽车等大宗商品是不计算积分的,批发类、医院类、学校类、慈善机构类、代扣代缴类等大笔消费金额的项目,也不在积分之列。
业内人士表示,积分是银行在收取商户刷卡手续费中拿出一部分返还客户的,但根据银联规定,部分行业没有手续费。如在医院刷卡手续费非常低,批发类商户为定额手续费,所以银行无法再提供积分回馈。
监管滞后无法可依
如今,积分兑礼消费已遍布各个行业,银行业只是积分问题严重的行业之一。
据了解,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主要依据颁布于1993年的消法,而积分消费现象却是近5年才出现的新现象,且政府暂没有出台涉及规范积分消费行为的规范性文件,积分消费正处于“无法可依”状态。
在法规滞后的同时,行业规范性指引也缺乏。以信用卡积分为例,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部认为,信用卡积分换礼是各家银行自己规定实施的,银监会尚未出台相关政策,银行的积分规则属各自为政,更无法做到行业自律。
业内人士指出,工商部门应参与行业协会或监管部门订立行业有关规则,并运用合同监管职能,指导商家完善消费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