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近期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措施,重拳整治互联网消费贷领域的乱象。业内人士认为,规范互联网消费贷需在规范引流平台和金融机构营销、提高中小银行风控能力、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方面“加把火”。
首先,目前监管部门出台的文件主要针对联合贷款、金融机构、小贷公司等。实际上,对与金融机构等合作引流的互联网平台也应尽快纳入监管框架,细化对引流平台合作产品的要求。同时,需加强监管协调。另外,考虑到近年来居民杠杆率不断攀升,负债过多易引发金融风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考虑扩大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权限。
其次,应加强对金融产品营销的监管,避免过度诱导年轻人超前消费。部分机构在做贷款产品营销时,过分突出“低利率”“该买就买”,助长了冲动消费和超前消费,使得消费者容易陷入债务泥淖,也可能引发多头借贷导致的共债风险。所以,应及时规范金融机构营销行为,遏制诱导超前消费的过度宣传势头。
再次,互联网消费贷火爆,与中小银行等机构的“资产荒”不无关系。一系列监管措施的出台,让部分对互联网贷款业务依赖程度较高的中小银行面临业务调整,但如果调整不恰当,部分中小银行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这需要监管部门高度警惕,注重强化中小银行风控能力建设。
最后,应持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消费者教育。近期新网银行事件暴露出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一些漏洞,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做好贷前调查,完善催收管理流程,规范消费者承担的费率、利率等融资综合成本等。此外,加强消费者教育,尤其是针对互联网消费贷需求较为集中的群体,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做好贷款相关政策知识的普及,避免更多消费者落入“陷阱”。
总之,规范互联网消费贷并非一朝一夕可成,需要久久为功。此前有多项规则出台,未来需要观察政策落地情况,及时处置出现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