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要求银行继续优化信贷结构,房地产依然是严控的领域。
据人民银行官网最新消息,3月22日,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总结交流经验做法,分析研究信贷形势,部署推进下一阶段优化信贷结构工作。
本次会议参会人员可为阵容强大。央行行长易纲出席会议并讲话,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主持会议,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出席会议并讲话。央行、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政策性和开发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主要人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此外,座谈会上,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优化调整重点领域信贷结构的主要做法作了交流发言。
从本次会议部署的今年信贷投放重点领域看,小微企业、制造业、绿色低碳产业、科技创新等将成为今年银行业信贷投放的热门领域,同时,房地产金融将继续强化严格管控,从近期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针对个人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检查整顿力度看,不少分析指出,今年新增房地产贷款规模有望进一步降低。
充分认识持续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必要性和紧迫性
会议回顾了去年货币信贷政策效果。会议认为,2020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金融系统迎难而上,主动作为,认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安排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有序实施好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让利实体经济1.5万亿元,全力支持抗疫保供、保市场主体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针对当前的信贷形势,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恢复尚不牢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结构仍需调整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强调,金融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认识持续优化调整信贷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保持贷款平稳增长
从会上对下一阶段优化信贷结构工作的部署看,主要内容与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高度一致。会议强调,下一阶段,金融系统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疏通政策传导,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具体来说,一方面,把握一个“稳”字。总量上要“稳字当头”,保持贷款平稳增长、合理适度,把握好节奏。保持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加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建设,实现普惠小微贷款继续“量增、价降、面扩”。推动金融系统继续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3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为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减,确保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会议决定,在前期已将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延续实施至今年一季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实施期限到今年底,对小微企业再帮扶一把,更好发挥他们在稳就业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对2021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由企业和银行自主协商延期还本付息,并继续对办理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的地方法人银行按规定给予激励,激励比例为贷款本金的1%。二是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小微信用贷款,继续按本金的40%提供优惠资金支持。同时,要研究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支持。
民营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保小微企业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稳就业的政策目标。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2月小型企业制造业PMI在荣枯线之下继续下探,此外,小型企业绝大部分细项指标位于荣枯线之下,与此同时,小型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与出厂价格指数均在荣枯线之上继续上行,可见,小微企业经营还面临较大压力。同时,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录得5.50%,为近6个月新高,且“踩线”政府预期目标,表明就业压力依旧较大,而小微企业是容纳就业的主力军,因此,有必要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减。
据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测算,今年大行依然扮演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头雁效应”,预计2021年新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1.45万亿。虽然该规模较2020年实际增量减少1200亿,但实际增长规模仍然不低。
从利率方面看,王一峰表示,今年年初以来对公贷款利率已经展现出向上的拐点,但零售端贷款利率相对稳定。如果一般贷款利率不出现大幅度提升,则针对普惠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主要是以个人经营性贷款进行反映,则能够维持稳定状态,从而达到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不上行。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应更多归结于促进信贷利率和费用公开透明,严格规范金融机构收费,督促中介机构减费让利,通过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
去年下半年以来,部分城市房价涨幅明显,楼市再现过热迹象。本次会议再次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会议对优化信贷结构的另一个部署,就是把握一个“进”字。会议提出,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碳减排投融资活动的支持,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绿色金融标准,创新产业和服务,强化信息披露,及时调整信贷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制造业的支持,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增加高新技术制造业信贷投放。
央行行长易纲近日表示,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人民币。这样巨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场资金弥补。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绿色投融资活动。
今年监管部门在推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信息披露等方面将有诸多新进展。据易纲透露,央行即将完成修订《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删除化石能源相关内容;同时,正在与欧方共同推动绿色分类标准的国际趋同,争取年内出台一套共同的分类标准。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目前已经要求按季度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金融机构叶需要报送绿色信贷的资金使用情况和投向,将推动在已有试点的基础上,分步建立强制的信息披露制度,覆盖各类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统一披露标准。
因地制宜增加经济困难省份信贷投放
此外,会议还要求把握一个“改”字。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前瞻性地综合考量资金投放、资产负债、利润、风险指标等因素,持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的能力。改善经营理念,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强化对企业实质信用风险判断。在管控好风险的同时,优化内部考核和激励措施,因地制宜增加经济困难省份信贷投放,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业内普遍认为,今年货币政策维持稳健是为了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维持平衡。王一峰表示,对于下一阶段金融风险问题,需要重点关注三个领域:一是弱资质房企融资渠道收窄,现金流压力加大;二是区域性信用风险分化加剧;三是产能过剩行业面临一定流动性风险,例如,上游部分行业如采掘、钢铁、化工、有色等虽然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但短债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行业,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天风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孙彬彬表示,随着疫情和经济恢复情况的变化,2021年政策重心总体落向防范风险,当前经济金融存在突出问题的领域,比如地产金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等将采取宏观审慎管理来进行应对。今年宏观调控可能按照两条腿走路,一是宏观审慎管理从严,主要负责防风险;二是传统总量工具稳健,主要负责继续支持经济恢复。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