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ApplePay高调宣布入华,在互联网舆论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很多手持iPhone、追求时尚的人士纷纷要体验一把,不少人认为这对支付宝、微信造成了“沉重打击”,但舆论的关注点大多只因“苹果”这一概念,却没有意识到这种支付方式的成败与否最终取决于具有垄断地位的银联。
从原理上来说,与支付宝、微信不同,ApplePay并没有自己的支付渠道,而是依靠银联POS机进行非接触式联机交易,相当于“闪付”的技术(使用芯片银行卡进行感应式消费),只不过把银行卡信息存储到手机中实现了“云闪付”,而支付宝、微信则是利用自己的支付渠道,直接连接银行与商户。其实,从技术上讲,银联“闪付”作为一种近场支付技术,相比支付宝和微信的条形码、二维码支付技术,要更加先进和安全,但从便利性上讲,由于银联支付本身的种种问题,暂时也无法让消费者享受到比支付宝、微信更便捷的服务。
一直以来,银联的支付渠道因为费率高、硬件成本高、操作麻烦而广受诟病,如今支付宝、微信等民间第三方支付软件抢了不少银联线下支付的饭碗,并且于2014年左右率先大规模推广线下手机支付,无疑充当了一把搅局者的角色。而银联,一直在快速支付、线下移动支付的领域步履蹒跚,随着芯片银行卡的普及,银联旗下的“闪付”至少在2012年就大规模推出,但时至今日,仍然知者、用者寥寥,相比支付宝和微信的速度,不能不说效率太低。
根据笔者的经验,目前来说使用ApplePay之类手机云闪付的沟通成本、时间成本要比支付宝、微信高出许多,一方面是很多收银机不支持“闪付”,或是权限没有开通,或是机器硬件本身不支持。根据2014年的数据,银联在全国1000多万台PO S机中,仅有300万台支持闪付,另一方面,也是令很多消费者包括笔者在内最为头疼的,就是收银员大多不知道什么是闪付,使用起来沟通成本极高,更遑论手机云闪付或者ApplePay了。
对于大众来说,如果“闪付”技术成熟,在一定额度范围内实现免密免签,掏出一张银行卡像刷公交卡那样支付也不比掏出一部手机刷一下的时间成本要高,并且也可以解决不同地区的技术问题。一个可资借鉴的地区就是香港,香港大规模采用卡组织visa、m astercard的近场支付技术(类似于闪付),普及度很高,例如万宁、屈臣氏、百佳、麦当劳等超市、便利店、商店、餐饮店都有,凡是带有快速支付功能的visa、万事达芯片卡支付时都可以实现一定额度范围内的免密免签,而在伦敦,更可以刷万事达芯片卡坐地铁。
虽然支付宝、微信的技术更落后,但至少是更加符合企业现实的方案,反观银联,在银行卡支付的时代就管理不善,没有将支付终端改造完善,实现如香港一样的便捷支付,也难怪会被支付宝、微信钻了空子。自身的基础问题没解决,在移动支付的格局下,想要弯道超车,恐怕也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