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是流淌在时间长河里最本质的记录。从照相机中,能看到往事,唤起千年人类文明记忆;一声一形,一光一影间,充溢着感情,也见证着历史。
日前,一场关于“照相机见证历史”的讲座在云南文学艺术馆三楼临展区成功举办。现场高朋满座,云南文学艺术馆特约策展人——朱宝昆更是为大家带了精彩纷呈的演讲,赢得来宾阵阵掌声。
在朱老师的声情并茂的讲述中,对于照相机的认知逐渐明晰,对于历史、人类文明更加深刻。
回眸历史,回顾历史。
回溯历史,人们对于光和影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约公元前370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针孔成像原理。到了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也有关于针孔成像的描述,“酋杂谓海翻塔影倒此妄说也,影入窗隙则倒乃其常理。”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1826年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诞生,它的拍摄者就是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也是摄影术真正的发明者。他所发明的摄影术整个曝光时间长达8个小时,缺乏实用性。
1839年8月19日,由美术师L·达盖尔发明的达盖尔摄影术现世,又称银版照相法。1840年,德国福伦达公司生产出世界第1架全金属银版照相机,标志着世界照相机工业的诞生,照相机也已经从胶片记录转入全新的数字记录时代。
摄影术发明后,很快就风靡世界,并伴随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国照相机发展史
中国曾在民国时期少量生产相机,但因工艺落后设备差,算不上真正的生产;1956-1960年,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广州、四川...... 相继建立了照相机生产厂,中国的相机工业开始启动,照相机工业逐步兴起,从开始的仿造到自造,从简单到复杂,据不完全统计,从1950年开始到2000年中国共有照相机品牌110多个,产量近数千万台。中国不仅是照相机生产大国,也成为消费大国。
中国照相机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1956年开始,建立了天津、北京、上海、福州、广州、哈尔滨和杭州7家照相机厂,1956年,“大来”牌相机问世;1958年,北京仿制原苏联“卓尔基”、天津仿德国“阿泰萨”形成幸福-1型、上海仿“莱卡”-1型形成上海58-1型,批量生产后改成上海58-Ⅱ型,上照厂还研制了海鸥4系列相机,其中海鸥4A型相机的研制非常认真,其卷片及计数系统、多次曝光机构独具一格 、科学合理 ,上照厂还仿制了莱卡M3取名为“ 红旗 ” ,仿“ 哈 苏”500S/M取名“东风”;1964年,上照厂开始仿Minolta SR-1研制海鸥DF 型 135单反相机,于1971年开始销售 ; 1971年11月,海鸥DF-1问世 。
第二阶段
从1973年开始,建立了常州,无锡、苏州、丹东和青岛5家照相机厂,哈尔滨电表仪器厂、江西光学仪器总厂、永光厂、金光厂、明光仪器厂开始兼产相机。1973年,四川华云等五个光学厂联合开发珠江S-201单反相机,于1978年生产定型;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同期开发孔雀DF单反相机。
第三阶段
从1978年开始,又出现了武汉照相机厂和宁波华光照相机厂、北京华北光学仪器厂、总后南京3304厂、西北光学仪器厂、河南云光厂、无 锡湖光仪器厂、湖北华中精密仪器厂、宁江机械厂、甘肃光学仪器厂、上海第二光学仪器厂和上海光耀灯具厂开始兼产相机。
第四阶段
从1988年开始,在这段时期,相机工业大起大落、进口相机水货泛滥成灾,相机技术停滞不前,各厂家处于探索,徘徊和混乱状态。进入“75”后,135机械平视取景相机成为市场紧俏商品,一段时间内供不应求,但随着消费者对相机性能要求的提高以及进口相机的大量涌入,性能优良的电子自动相机被普遍接受,使国产135平视取景照相机供大于求;此外,由于原材料、元器件、设备、工模具及检测仪器等基础工业以及相关的科研试制、教育、行业规划政策等相应机构未能建立起来,没有换代产品、品种矛盾突出,厂家处于极其艰难的状态。
第五阶段
从1993年开始,相机工业开始复苏,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到1998年,据不完全统计,从事照相机械产品生产的企业有111家,相机生产企业26家,彩扩冲洗设备生产企业28家,照相器材生产企业57家,但主要相机生产企业全国只剩下8家。
第六阶段
从2000年开始,数码相机全面取代传统胶片相机,翻开了摄影史上崭新的一页。
回顾历史,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踔厉奋发里书写。
在183 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照相机及其产业链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推动了世界影像发展,促进了现代人类历史活动记录和世界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
摄影术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照相机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照相机见证历史”用一台台百年老相机,一幅幅经典老照片,分享“昨日”的故事。
昆明,源远流长的滇文化,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都在人类文明前进的道路上,描绘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照相家见证历史”讲座上,一幅幅来自(法)奥古斯特·弗朗索瓦等摄影的清末民初昆明社会风貌,真切的还原着当时的昆明故事。
当时的昆明城内,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车辆、星罗棋布的商户.....
现如今的昆明小西门,已成为昆明重要的商业中心,人来人往间,商业活动也精彩纷呈。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是被昆明市民点赞“ 唐诗意境”,这是如今的大观河道。
远去了的时光,早已隐匿于照片之中,连同着那些远方的故事。照相机的意义在于记录,因为有它,今日的我们才能在照片里“品”、“忆”。这一台台珍贵的老相机、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让昆明故事得以继续。这些年代久远的老物件,为现在人们研究昆明清末民初的商业贸易、历史文化、服饰、饮食、城市建筑、民风民俗提供了大量真实的佐证和史料。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其本身。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但人类历史,人类文明却并没有随着时光而消散,在镜头下,那一幅幅照片,让时光倒流了回去,将时光隐藏在镜头背后,供人们品读、回味。
“照相机见证历史”讲座在阵阵掌声中结束,但大家的脚步却没有离开。被此情此景深深吸引的人们,漫步在展览区,他们认真观看着每一幅记录历史变迁的照片,每一台镌刻着历史发展的照相机,不时交流感受,有的兴奋地指着图片诉说着,有的静静凝望、陷入沉思和回忆之中。
驻足云南文学艺术馆,身处在展览中,才明白重要的早已不是照相机本身,而是源于它的自己内心里的批注,与眼的旁白。悠悠人类文明,漫漫古道,照相机用自己的“本领”为人类凝固了永恒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