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井鑫 北京报道
8月28日,光大银行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光大银行资产总额达到了6.2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6.02%;负债总额达到了5.7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6.41%;存款余额3.9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7.4%。
经营业绩显示,上半年光大银行实现了营业收入784.54亿元,同比增长1.77%;利润234.46亿元,同比增长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32.99亿元,同比增长3.8%。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6月末,光大银行不良贷款率1.24%,比上年末下降1BP;关注类贷款率1.84%,比上年末下降2BP;逾期贷款率1.96%,比上年末下降3BP;拨备覆盖率188.33%,比上年末上升1.31个百分点。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继光大银行将打造财富管理银行作为战略目标之后,目前银行将工作重心转向了战略落地路径上,并强化了三大业务板块的核心指标考核。同时,银行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将科技赋能逐步注入到实际业务中。
加大信贷投放 聚焦三个指标
2022年上半年,光大银行的贷款投放平均余额为3.4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3.14万亿元净增长了2700多亿元,尽管平均收益率从5.16%下降至5.02%,但是利息总收入仍达到了849.86亿元,同比增加45.5亿元。
从光大银行贷款结构看,公司贷款和零售贷款分别为1.85万亿和1.45万亿元,但是零售贷款的平均收益率超过6%,贷款总投放的收益率也达到了5.02%。该行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1.99%和2.06%,目前该指标是优于可比同业。
“光大银行在考核导向上锚定公司板块FPA、零售板块AUM和同业板块GMV三大核心指标,转变经营理念和方式。”光大银行行长付万军表示。
光大银行披露,该行上半年公司金融的FPA总量为4.6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4977亿元,增速为12%。其中传统信贷投放规模7935亿元占比63%,债券发行规模2523亿元,占比20%,非贷非债交易规模2176亿元,占比17%。
付万军称,在国家稳增长一系列政策支持下,经济新动能为信贷需求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撑。从对公贷款7935亿元的规模看,制造业贷款、普惠金融贷款、绿色金融贷款和清洁能源贷款占到了信贷投放的绝大部分。
数据显示,光大银行上半年制造业贷款余额为3782亿元,较年初增长16%;普惠贷款余额为2819亿元,较年初增长19%;绿色贷款余额1577亿元,较年初增长27%;清洁能源贷款183亿元,较年初增长了44%。
“公司金融是光大银行业务的‘压舱石’,我们计划通过做大流量,做强交易,做强结算的综合经营方式提升FPA总量。”付万军表示,银行每年新增社会贷款投放量大概是7000亿元,这部分基本都是风险资产占用。另外一块是每年承销债券规模大约在6000亿元左右,而非贷非债去年的流量是1000多亿元。“我们想用三年时间将这一块做到5000亿~6000亿元,让信贷投放、债券承销和非贷非债形成三个三分之一,这样公司业务综合经营服务能力就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在2022年上半年,光大银行的零售业务也表现不俗。数据显示,该行上半年AUM总量达到了2.3万亿元,比年初增长了1878亿元,是去年同期增量的两倍,创历史新高。同时,理财业务增速达到了8.2%,对AUM增量贡献达到了33%。现金类、保险类等低波动稳健性产品的增长较好。规模的增长带动了以资管、代理、托管等业务的中收,同比增长6.8%在同业排名靠前。
光大银行副行长齐晔表示,截至上半年末,该行零售客户总量达到1.47亿户,位居同行前列,财富客户增长6.2万,私行客户增长了3252个。“回顾上半年,得益于规模快速提升,组织改革成效初显,业绩基础持续夯实,使得零售价值贡献也进一步增强。零售营收占比达到了42.07%,同比提升了0.6个百分点,零售中收占比达到了67%,零售金融也成为全行收入重要的贡献。”
直面三大挑战 补短板控风险
对于2022年全年的业绩展望和下半年经济形势看法,付万军认为将面临三大挑战,包括有效需求不足,信贷投放难的挑战;资产定价下行,息差收窄的挑战;经济下行,带来风险管控的挑战。
针对上述三大挑战,付万军称光大银行将工作的关键点放在了六个方面:一是增投放。对于中国商业银行来讲,以投放为主的息差收入是营收的基本,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银行要提升行业研究能力,找准资产方向,找准客户,匹配相应的融资模式,在当前信贷投放难中强化自身能力,保证增长量。
二是降成本。在资产定价下行的情况下,光大银行要稳住息差,控制和稳定成本,严格管控高成本负债。另一方面,通过做大客群,做大交易,做多结算,吸收更多的低成本负债。目前,光大银行已经对经营分支机构,就银行活期成本指标提出了专项激励。
三是提中收。光大银行上半年在理财收入、代理收入和托管收入上,增长是在同业排名前位的。但是,上半年银行在交易银行收入、投行收入和信用卡收入方面,这个业务的增幅相较可比同业存在差距。银行在下半年将在巩固优势的同时,大力补齐这三个业务短板。
四是控风险。经济周期处在下行周期,风险管控能力对一家银行是核心能力。光大银行制定了三个下半年风险资产的专项攻坚计划,加强预警能力建设,识别风险能力前移,对风险比较高的客户加速退出。
五是挖不良。光大银行目前账销案存的不良规模1430亿元,银行将在下半年加强对核销不良的清收工作。
六是强能力。专业能力打造和提升是未来的重点。光大银行将通过数字化转型,对客户经营实现赋能。
科技赋能业务 争夺数字化转型高地
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提速,光大银行在上半年加大了对金融科技的投入,而金融科技在银行的地位也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付万军表示,通过数字化转型和经营集约化,光大银行为基层机构不断赋能,提升营销能力及基层机构价值创造能力。“在财务费用上,光大银行全年科技预算比上年增长5.4%。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新增人员编制以科技人员为主,年内计划新增科技人员1000人以上。”
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介绍称,光大银行在2021年做了五年新一期的科技战略规划,而2022年的重点是实施推进。规划设计的“十四五”工程,包括了业务赋能十大工程,科技治理优化四大工程和基础技术能力提升五大工程。一共涉及到了80个子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工和正在建设过程中的超过了80%,它在全面匹配光大银行的公司、零售、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四大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扎实筑牢数字化转型的算力、算法与数据的基础。
杨兵兵表示,在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光大银行形成“两委两部两中心”的格局。两委指数字化转型委员会和金融科技与数据管理委员会分别侧重在业务转型和技术与数据基础方面。两部指金融科技部和数据资产管理部,前者侧重在服务于金融的基础能力,主要以算力为主的基础建设,后者则负责数据资产的管理。此外,所谓两个中心是指科技研发中心和智能运营中心,前者突出的是自主和创新,后者强调的是全行智能化的规模推进。
“光大银行对公司金融和零售金融进行了科技驻派工作,包括模型人员一共1430人,大幅提升了需求响应和开发效率。从需求提出到线上,一个月以内满足需求的项目数量占比已经接近50%,高效敏捷赋能各项业务促进了业务的快速发展。”杨兵兵表示。
杨兵兵还表示,在智能营销领域,光大银行建立了零售模型工厂,累计构建了270多个模型,结合场景,广泛服务零售的全渠道。
付万军表示,光大银行以大数据智能风控作为支撑的普惠金融一体化智能服务平台,支持了阳光e抵贷、阳光政采贷、阳光e税贷等21款线上化产品,截至6月末,阳光e抵贷累计服务超4000家小微企业客户,累计授信超160亿元 。“物流通”与满帮等数十家物流龙头企业合作,服务货主及司机超过726万户,累计交易笔数达1.64亿笔、交易金额达到2977亿元。零售金融逐步形成以场景和平台为核心的获客模式,通过数字化精准营销提升客户资金留存率,助力基础和长尾客户AUM增长近千亿元。
(编辑:朱紫云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