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银行业协会主办的“传承红色金融基因 守初心担使命促发展”基层行活动来到菏泽。6月15日下午,山东省银行业协会一行走进鄄城李进士堂镇,探访鲁西银行发展原址。
山东省银行协会一行参观了“乡村记忆”农展馆,这家馆建在李进士堂小学里面,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群众文化内容比较充实,校长房红领给大家展示了各种老照片、老家具、老农具、老物件共计1000余件,都有着时代的故事,轧花机、织布机、木船等众多富有传统特色和乡村气息的老物件,勾起了不少人封存已久的回忆。身临其境的参观,真正让文物“活”了起来、让文化“动”了起来。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了解,展馆按照种类、用途区分了五个展览厅,分别为纺织服装厅、生活起居厅、农耕生产厅、生活器具厅和历史文化厅。
接着房红领带领大家参观了李进士堂校史馆及冀鲁豫边区黄河岸畔抗日史料展馆,抗日史料、鲁西银行史料、红色故事历历在目,仿佛把大家带到了那个时代,近距离触摸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那抹永恒激荡的红色记忆。
当大家的目光转移到两张破旧的纸币时,房红领感慨万千地说:“这就是1943年鲁西银行印制的钞票,是花大价钱从一位收藏者手中淘来的。这个史料馆虽然不大,但包含的内容和实物却不少,有的是捐的,有的是我们志愿者自掏腰包淘来的。”淘这些老物件不容易,他们走街串巷,心怀赤诚,踏遍附近村庄,为的不仅仅是这份热爱,更是承担着红色金融基因的传承使命。
鄄城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冯燕燕介绍,鲁西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之一,今年已成立81周年,被称为“马背上的银行,地底下的银行”。1942年日军“四·三”大扫荡后,几个印刷所先后转移到鄄城北部的田楼、李进士堂一带,在当地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一直坚持在地下室生产,空气流通差,终日油灯照明,干部职工分两班昼夜连轴转,烟熏墨染,吐口的唾沫都是黑的,遇到敌情,大家永远把保护机器、票版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当地群众也有很高觉悟,积极配合印刷所的保密、保护工作,敌人来袭时,乡亲们帮助隐藏机器,来不及转移的工作人员,被大娘认作儿子或被姑娘媳妇认作丈夫而加以保护的,屡见不鲜。当年秋天敌人又一次大扫荡,在鄄城、范县一带坚持生产的第二印刷所被迫转移,负责人仪华突围时,在王满村与敌人迎头遭遇,他转身就跑,一位老大娘大声喊道:“混小子你不管娘了,赶紧回来!”面对汉奸的逼问,大娘一口咬定仪华是她儿子,惊险地保护下这位八路军干部。比起血与火的战场,货币发行工作更像是在一条看不见的战线上展开的暗战,而这场暗战的成果极大地影响着整个战争的走向,为以后党的印钞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最后,大家来到位于李进士堂黄河大堤一带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之一——鲁西银行的旧址,大家仔细阅读碑文,详细了解那段历史,感受鲁西银行从成立到发展过程当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真正体会“马背上的银行”的由来。鲁西银行的创建及发展壮大主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后来随着革命战争形势的发展,鲁西银行最终进入中国人民银行,成为新中国金融事业的一部分。到1945年,鲁西银行业务范围扩大到冀、鲁、豫、皖、苏五省交界的116个县,建立起了完善的银行业务制度,培养了大量银行业务干部,为后来新中国金融事业贡献了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山东省银行业协会到鲁西银行原址参观学习,意义重大,鲁西银行在坚持党的统一领导、货币印制发行、促进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可作为现代金融事业发展的有益参考;同时,在鲁西银行浸满革命血汗、艰难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体现了红色金融革命先辈不畏艰险、不辱使命、浴血奋战的崇高品质和优良作风。这些革命精神都将成为新时代金融工作者改革创新、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纪念鲁西银行那段红色金融革命历史,为现代金融事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本次红色教育参观学习,对光辉历史的铭记、对英烈的怀念、对红色文化的崇敬,是新一代银行人砥砺前行中强有力的鼓舞、鞭策和激励,不忘初心跟党走更是金融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爽 通讯员 冯燕燕 曹广威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