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首都北京将迎来中国大陆第三个证交所。9月2日晚,2021服贸会峰会上宣布,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届时,专注中小企业资本服务的北交所,将与上交所、深交所及港交所,通过各自的差异化定位,实现中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发展。
一、新证交所落子北京
对这一重磅宣布,不少海外媒体表示这是中美交锋大背景下出台的重大举措。韩国《首尔经济》2日的报道称,在中美矛盾不断加剧和经济脱钩等导致资本市场不安持续的情况下,北京证交所的成立堪称缓解这一局面的重要措施。韩联社认为,如果说以前中国高科技企业热衷赴美上市的话,现在由于监管环境等的迅速变化,正显现出加速回归中国证券市场的趋势。而新设立的北京证交所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法新社。法新社明确指出,中国通过在北京建立一个新的证交所,试图吸引国内公司在国内而不是海外上市。
海外媒体的观点还是比较中肯的。2018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及纳斯达克交易规则预期修改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多家中概股企业开启回归潮。2021年3月25日,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正式落地,进一步将中概股赴美上市的准入门槛和难度大幅提高。简单来说就是美国对中国赴美上市企业将越来越不友好。因此,中国政府设立一家新的证券交易所,承接回流的中概股和国际资本是很有必要性,甚至可能会以此为基础吸引在欧美等地上市的全球公司,比如苹果、微软、特斯拉等,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不知道是不是为出于考虑减少中美金融脱钩带来巨大影响的考虑,总而言之,今年以来关于中国政府设立新证交所的建议或者传闻一直不断。1月15日,《经济日报》刊登题为《高质量推动中西部城市圈发展的思路》的文章就提到,“加快探索推进在重庆、成都等有条件的西部城市设立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由于这篇文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撰写的,而中国社科院又有着“国家的智囊团、思想库”的盛誉,因此它们的建议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官方的态度。不过,让人稍感困惑的是,这篇文章并没有在川渝地区引起多大波澜,很快就被人遗忘。
真正让新交易所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还得益于3月路透社的一则报道。在这则报道里,路透社援引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的话说,中国正在考虑建立一个新的证券交易所,以吸引在美国等市场的上市公司回国,这将让很多中国科技公司在本土市场重新发掘新的融资。可能大家考虑到路透社的权威性,这则报道很快就在社会各界引起轩然大波。在网友及各大机构开出的一长串候选城市名单中,北京、重庆、天津、广州、澳门、武汉、海南等热门地区赫然在列。
6月3日,在江北嘴召开的西部金融研究院2021重庆夏季峰会上,一张出现设立“重庆证券交易所”字样的PPT,更是使得重庆成为最热门候选城市之一。再结合今年4月,重庆等地被国务院批复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透露,央行将进一步研究支持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重大战略部署,更是为上述流言加了一把干柴。尽管事后主办单位表示,“设立‘重庆证券交易所’是探讨重庆如何建设金融中心的一条学术建议,并非网传的那样。网络过度解读且断章取义了该信息。”但是这份声明似乎不能阻止网友对新证交所落户重庆的热情。
机构、网友们不断热议新证交所落户这个话题,恰好说明证交所对一个城市或者地区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价值,直接一点就是将基本奠定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就这点来说是期交所、碳排放交易所、股权交易中心等无法媲美的。事实上,无论是从国内的香港、上海、深圳,还是从国外的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经验来看,一个城市要想成为无可争议的国际金融中心,首先要有证交所作为支撑。换句话说,证交所是一个城市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前提。
当然,国际金融中心本身也是很诱人的,否则的话,近年来国内不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瞄准这一目标。简单来说,一是提高城市国际的影响力,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二是可以为当地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本动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及其发展模式创新;三是增强城市对资金、高端人才、高科技项目、科技类初创企业等方面的吸引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四是增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强化对都市圈、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地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二、重庆还有机会吗?
随着官方宣布将在设立北京证交所,社会各界持续近半年的关于中国新证交所猜想,也将告一段落。不过,重庆等西部城市还有没有机会设立证交所这个话题热度,或许会长期持续下去。我们先来看,为什么新证交所会放在北京?只有回答好这个问题,找到中国政府设立证交所逻辑,才可能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
一是发达的金融业作为背书。很多人提到北京,会第一时间想到这里是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殊不知北京作为监管机构集聚的金融中枢,还是全国事实上的金融管理中心,掌控着全国最大的资金流量。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21年7月北京的资金总量(本外金融存款余额)高达19.4万亿元,高居全国榜首,而排名第二的上海“只有”16.8万亿元,至于拥有深交所的深圳,其资金总量为10.8万亿元。这三个城市也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三个资金总量超过10万亿元的城市。在这个意义上,国家在北京新三板的基础上设立证交所只不过是进一步强化它的金融配置功能,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水到渠成的选择。
二是政治需求。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大家都在议论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显著的话题。2017年全国两会时,总理曾提出,中国经济走势分化的情况从“东西差距”变成了以黄河为界的“南北差距”。也就是在这一年,南方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为61%,为1980年以来最高的时期。时间来到了2020年,人们更是惊讶地发现全国GDP排名前十的城市,除了北京外全部来自于南方,南北经济差距拉大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此次国家把新证交所放在北京是希望通过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振北方经济,进而减缓南北差距。
从国家设立北京交易所的逻辑来看,我们认为西部城市,还是有成立证交所的机会。首先,从政治角度来看。在大家关注的南北差距拉开的同时,还不要忘记东西失衡的矛盾依旧很突出。统计显示,2019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占GDP比重分别为51.9%和20.8%。为破解这个难题,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筑牢国家经济政治稳定发展的“压舱石”,去年年初,党中央作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大战略部署,并赋予后者多项全国性中心的定位。如此一来,成渝地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并称为全国四大城市群。
从东部三大城市群发展来看,它们既是全国重要经济增长极,又是重要的金融中心,尤其是此次北京证交所的落地,使得这三大城市群分别至少有一个证交所(粤港澳大湾区为两个)。因此,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地区就必然要形成与之配套的中国金融发展“第四极”。事实上,去年年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也强调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支持重庆、成都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客观来讲,中央关于重庆、成都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定位是符合现阶段两地金融业发展的现状,毕竟目前不论是重庆还是成都,不仅资金总量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差距很明显,更重要的是,两地还没有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市场载体,而武汉、郑州等二线城市分别都有全国性的金融交易市场。未来十年、十五年重庆能否完成西部金融中心向全国性金融中心甚至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定位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将决定新证交所的归属。
其次从金融业发展来看。重庆市“十四五”规划,为重庆金融业从西部走向全国制定了“路线图”。一方面,重庆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西部私募高地。去年4月印发的《重庆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到,加快人民币海外基金应用,支持设立西部陆海新通道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笔者认为,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私募基金,符合重庆打造立足西部、辐射东盟,服务“一带一路”的内陆国际金融中心这么一个目标定位。
另一方面,重庆还将依托中新(重庆)金融合作产业园、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等,以及自身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对外通道优势,发展金融科技和贸易金融。当然,重庆未来要想在全国金融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位置,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还需要更大的魄力和手笔。
本文由重庆马路社(ID:cqmalushe)原创,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