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俗话说得好:革命需要枪,也需要钱。只有一手紧握枪杆子,一手狠抓钱袋子才能够在动荡的年代里存活下去。
众所周知国民党除了从美国那里获得资金的支持,还靠抢夺老百姓的钱财为生,他们所到之处必然会变成一片废墟,老百姓哀伤不已。
而共产党从不会做伤害老百姓的事情。共产党内部有一个严格的规定:不管走到哪里不准拿群众的一根针、一根线,缺少的食物、衣物需要自己掏钱从群众的手里购买。
因为这个规定,使共产党深得群众的喜爱与支持。那么问题来了,党内有大量的军人,大家每天不是在战场上浴血杀敌,就是在躲避国民党的追杀,根本没有时间赚取钱财。
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共产党是如何养活这么多军人?长征时经费又是从哪里来的?
扁担银行 随军出征
根据资料可知长征的经费有一部分来自国家银行的一个秘密金库里。
1932年,毛泽东带领军队成功占领漳州,战后相关人员开始清点物资以及计算经费。结果他们发现所剩的经费寥寥无几,根本不够支持接下来的行动。
毛泽东发现这里生活了许多官僚资本家,他们平日里欺压百姓作威作福,于是他下令没收了军阀的钱财作为惩罚,但是这一点钱还远远不够。
当地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他们表示自己十分爱戴红军,希望可以捐款资助红军。就这样,在老百姓的支持下,红军筹集到了上百万元的银元、金银和珠宝。
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毛泽东将此事交给弟弟毛泽民处理,他是著名的财经专家,在管理钱财方面比毛泽东更专业。
毛泽民经过思考后,决定将经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当作国家银行的发展基金运到瑞金,另一部分则当场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经费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下一次行动,那么究竟藏在哪里呢?经过许多天的调查,他们发现在石城县一座山前有一个被废弃的房子,房屋正好紧靠山坡。
毛泽民认为可以挖一个山洞用于藏匿这些钱财,山前的房子可以将其掩护,然后再派一些战士守护在这里。
第二天,毛泽民趁着夜晚偷偷带领一排战士用麻布将钱财包好放在竹筐里,然后将这些钱财挑到山下。
为了防止消息从内部泄露出去,被敌军知道,毛泽民事事小心,他要求士兵将装有钱财的麻布放在离房子一里远的地方,然后安排另一批士兵在夜晚的时候将这些东西挑进房间藏在后山的山洞里,用石头将洞口封死。
统计信息的时候也暗藏玄机,毛泽民将黄金用黄酒代替,白银用白酒代替。事成之后,毛泽民又将这批战士全部撤离,换另一批战士在房间里守护,这个地方成为了国家银行的一个秘密小金库。从始至终,只有几个人知道红军的经费藏在哪里。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需要紧急撤离。为了防止经费被国民党发现,也为了支撑军队的花销,上级下达命令:十天内将金库里的东西全部带走。
毛泽民收到指示后感到十分困难,他知道接下来红军要走的路十分崎岖坎坷,无法用板车装载,这么多的钱财该怎么运走?即使运走了又如何才能保证这些钱财在路上不丢失?
后来经过和同事商量,他们一致决定用扁担挑走。虽然这是最原始的做法但是它也是最安全的。
经过整理,大家一共装了一百六十多副担子,为了保证经费的安全,国家配备了200多名运载员和一百多名官兵。
在前进的道路上由于缺乏食物,许多战士身体十分虚弱,更不用说还挑着沉重的东西。但是他们知道金银财宝的重要性,即使再苦再累也不愿意放下肩上的担子。
红军渡湘江的时候,由于死伤惨重,毛泽东劝众人将担子里的铸币机、印钞机、纸张和油墨全部丢弃,选择轻装上阵。
战士们不愿意,他们誓死也要保护这来之不易的机器。后来,经过毛泽东多次的劝告,众人才不情愿地将机器扔进水里。
资金短缺 军币流通
红军经历千难万险后终于到达越城岭地区,谁知这地方又是另一个艰险之地。此处地方偏远,道路崎岖,周围是山脉和悬崖,一不小心就会失足掉下去,最重要的是这里没有食物和房屋,战士们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东西了。
夜晚战士们只能席地而睡,寒气侵入体内,让许多人颤颤发抖,只能通过蜷缩身体获取一点温暖。三个月后,红军终于到达遵义,存活下来的战士已经饿得没有精气神、骨瘦如柴。
到达遵义后,毛泽民趁着部队整顿休息时开始调查军队还剩下多少津贴。结果他发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战事,战士身上的津贴已经所剩无几了,每个人身上只有一角三分钱的伙食,他们挑来的钱财也没有多少了。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补给物资,让战士们有钱买一些生活用品,但是怎么挣钱购买呢?经过长时间思考他想到红军刚刚没收了王家烈的盐行。
盐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而当地交通闭塞,盐大多数从外地运进来,价格较高,当地老百姓比较贫穷,买不起,如今红军掌握了一家盐行,他可以以低价卖出。于是,毛泽民选择以盐为突破口发行“红军币”。
计划是这样的:首先先制定一个规矩,必须用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红军币”购买盐。然后红军内部大量印刷纸币,紧接着战士们用纸币向老百姓采购物资,老百姓再用红军币购买食物,就这样货币流通起来了。
战士们利用手中的红军币购买了许多生活用品以及粮食,比如:牙刷、雨具、草鞋、胶鞋……红军币的发行完美地解决了问题,对长征路上战士们的休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红军币盛行之后,毛泽民又发现一个问题:由于当时国家还没有统一,经济市场比较混乱,流通的纸币不止一种,如果红军走了,那么老百姓手中的红军币就没有任何用途了,这会严重损失老百姓的利益。于是在临走之前,毛泽民开始做回笼工作。
1935年,毛泽民命令红军在遵义的狮子桥下、马路上等各处设立了兑换点,兑换点里有银元、
食物和食盐,大家可以用红军币进行交换,一元红军币相当于一块两毛,商品可以随意兑换。
当时有的老百姓看到红军在做回笼工作便知道红军要走了,心中十分难受,不舍得将纸币拿出来换掉,将其藏在家中偷偷保留着。
回笼工作结束之后,红军按照原计划北渡长江前往四川,但是蒋介石不愿意让红军过江,他派了大批军队进行防守。
双方武器以及人数的悬殊巨大,经过考虑,毛泽东下令放弃渡江计划重返遵义。在返回的路上,为躲避国民党的追击,减少部队伤亡,毛泽东再一次下令烧毁纸币、埋掉铜钱,轻装上阵,最后只剩下两担的黄金。
为了确剩余保黄金的安全,毛泽东将此事交给曹菊如全权负责。
曹菊如每天挑着两担的黄金跟在部队的后面。由于红军要摆脱国民党的追击,必须要加速向前行驶,日行百里。曹菊如本来身体素质就差,每天要步行百里,外加上肩上扛着的两担黄金,不久就累倒在路上。
为了曹菊如的身体着想,上级决定让他跟着伤员队行军,谁知他刚恢复好就回到突击队继续挑黄金了。在这一路上,曹菊如挑着黄金爬过雪山、走过草地,最终终于到达终点。
财经专家
长征的胜利离不开每一位战士的努力,但是更离不开一个人——毛泽民。
正是因为有他的存在,红军才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银行,才解决了长征经费的问题,才确保每一位战士能够得到粮食和衣物,他是一位伟大的财经专家,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
毛泽民是毛泽东的弟弟,当年受到哥哥的影响,自愿参加革命为祖国奉献自己。毛泽东知道此事后十分开心,毛泽东了解自己的弟弟。
毛泽民自幼跟着父亲毛贻昌一起做生意,从父亲身上学到了许多经商方法,精通经济会做生意赚取了一点钱财。现如今共产党刚刚成立,一切还不完善,急需用钱,正需要他这样的人才加入,于是毛泽东安排弟弟毛泽民到安源路矿负责创建工人消费合作社。
毛泽民刚到合作社的时候就遇到一个问题:没有启动资金。如果没有启动资金的话,无法启动任何计划。
这时,毛泽民突然想到父亲创办“以顺堂”的事情。当时父亲也没有启动资金,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想到了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方法,也就是向员工发行股票,他们拿钱购买,日后一起分红。
毛泽民决定采用这个方法,他规定每股股票五角银元,然后号召工人积极入股。工人听说日后可以分红,纷纷响应号召入股,很快合作社就集到了第一个启动金。
为了更好地服务工人,毛泽民经常与工人以及他们家属聊天,通过聊天他发现工人的需求很大:从茶米油盐到百货书籍。
但是工人的工资不高,无法购买这些物品。于是毛泽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工人以低价钱购买到这些物品呢?通过调查,他发现物品之所以昂贵,不是因为它的成本而是运输费用。
如果可以减少运输费用,那么就可以适当减少成本。这个不难办,合作社的成员有铁路工人,毛泽民可以先购买物品,然后让工友通过地铁顺车运回,这样就不需要运费了,商品的价格也随之减少。
毛泽民的杰出表现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和重视。1931年,国家需要成立国家银行,大家经过商量一致认为毛泽民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毛泽民担任了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
毛泽东知道这件事情后笑着对弟弟毛泽民说:“银行行长听着威风,实际上要处理的事情一大堆,任务艰巨啊!可有你受苦的了。”
银行刚创建时市场特别混乱,当时流通的货币不止一家,有国民政府发布的纸币、有清朝时期的铜钱还有苏维埃政府发布的货币。
要想让市场完全流通起来,必须统一货币。当时银行工作者只有五名,而且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以前也没有从事过银行相关的工作。
在没有经验,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大家只能硬着头皮边学习边工作。毛泽民命人找来了关于财政与金融等方面的所有书籍,白天处理工作,夜晚则挑灯夜读。
通过无数个夜晚的努力,毛泽民终于摸透了其中的规律,并且还制定了一大堆规定,这些规定对国家银行日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就是在此基础发展起来的。
不过很可惜的是,如此有才华、品行优良、忠于党和国家的人,在1943年9月27日,毛泽民与陈潭秋等共产党员被敌人秘密杀害,时年47岁。
总结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全国人欢呼,但是依然有许多人没有见证到这个美好的时刻。
毛泽民这一生为共产党做出了太多贡献,他创建了国家银行,长征时顺利解决红军们经费问题。每每想起弟弟,毛泽东总是会抱着弟弟生前常使用的算盘伤感,但是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参考文献
[1]黄德泉 跟随毛泽民长征[N]大江南北 2015年第10期
[2]沙伟 红军长征时期发行的纸币[N]档案时空 2016年第11期
[3]魏协武 长征路上的国家银行[N]延安文学 2016年第4期
[4]牛犇 毛泽民:中共早期杰出的红色金融家[N]党史文苑 202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