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顺
建筑行业供应链金融,相比其他行业,一定是最特殊的。
项目和资金量大、资金来源不稳定,建设周期长、政府干预性强、参与主体多等特点,决定着,建筑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一定要比其他行业有所不同。
这几年,建筑行业因为受到下游房地产、基建行业国家调控的原因,影响非常很大。非常多的民企包括业主、总包、分包等主体出现流动性危机,甚至是倒闭、破产。
尽管近期,国家又出台了一些政策,再次支持,但是短期恢复有一定难度,即使恢复也很难与之前的盛宴相比。
这其实也给从事建筑供应链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考验。但是建筑行业体量又非常大,属于资金密集型,资金需求旺盛,尽管外部环境恶劣,还是仍然有很多供应链金融企业,不想放弃,采取各种方式和方法进入这个行业。
对于业主和总包自己的供应链金融公司,可能会好很多,毕竟大概能够知道业主、项目、自己的情况,但是因为做产业的和做金融的分属不同的部门,了解这些信息也需要很大的功夫。
第三方的供应链金融公司会有很大难度,不管是采取保理模式,还是采取托盘模式。
因为大部分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公司,是为了分包商或者材料商融资,距离项目远,对项目和业务不了解,如果再和总包不熟悉,那就更困难了。
01
建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必须要看三个主体一个项目
建筑行业具有供应链典型的特征,就是传导性。上下游分别进行传导,例如资金流,业主没钱给总包,总包就没钱给分包商和材料商钱、层层传导。
所以,建筑行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必须要拉长审查的主体,需要全面、全程、全主体、全项目的进行,这样才能了解的全貌。
第一个主体:就是业主。业主的资金实力决定着最终分包商或者材料商的资金是否能够回来。也有人说,分包商或者材料商与业务没有法律关系,跟总包是有法律关系的,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分包商或者材料商不应该找业务要钱,这逻辑从法律上是对的。
但现实情况是,产业链具有传导性,业主没钱给总包,总包就没钱给分包商或者材料商,三角债其实就是这么形成的。
这也是为什么建筑供应链金融最大的问题就是业主没钱的主要原因!
一个项目:主要是指总包、分包或者材料商正在施工建设的项目。为什么看了业主还要看项目呢?因为业主有可能很多项目,但是每个项目因为都是个别的特殊的资金来源都是不同的,所以不仅要评估业主资信,还要评估项目资金来源、项目本身是否产生收益、项目在当地是否受到政府领导重视等情况。
第二个主体:看总包。因为总包与业主是合同关系。业主如果回钱也是先回到总包,如果总包资信不好,钱被挪用了,或者经营不善被查封、冻结了,那钱也不会回到分包商或者材料商那里。所以总包的资信能力也是非常关键的。
第三个主体:看分包商或者材料商。分包商或者材料商一般是供应链金融的需求方,因为在末端,都是中小企业,不得不和总包一起为业主垫资干活。金融机构为他们进行融资的时候,除了看业主、看项目、看总包外,就要看分包商或者材料商。包括他们的履约能力、售后服务能力,如果做有追索的保理业务,还要看其资信能力。
02
关系是第一生产力
在中国谈到关系,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但是这东西一般只能私下说,很少把它放在台面上来讲。
因为一说到关系,就会联想到行贿受贿等不好的事情,这也是国家明确反对的,特别是这几年国家在大力的反腐倡廉,再谈这东西也有可能与国家政策相违背。
不可否认,谈到关系,确实有这方面的东西。
现在的年轻人,特别穷人家的孩子,对关系这词,其实是挺忌讳的,因为他们向往国外的自有、民主、公平,做什么事不需要关系,按要求做就可以了。
搞关系,需要浪费太多自己的精力,而且还低三下四的讨好别人,一点尊严都没有。是个人都想站着挣钱,而不是跪着乞讨。
这也非常容易理解!
但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就是这样,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必须要根据现实来设定自己的愿望,而不是根据自己愿望来要求现实。
其实,人是群居动物,人靠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发展壮大的,而不是靠自己。
《荀子·王制篇》写到: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人能群,而彼不能群。
说明从古代,我们就已经意识到了人与人合作的价值。
在近代,马克思也重点提到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解放初期,毛爷爷也提到了十大关系:(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现在的国家,也是非常注重关系的。讲军民之间的关系、讲政商关系、讲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所以,我们应该把关系,放到桌面上来谈,而不是放在桌子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关系,才能处理好关系,才能把关系阳光化。
在一个公司里,
我们总是太关注公司的利益,而轻视公司里的个人利益。公司是一个各种利益集合在一起的虚拟组织。有的时候他们利益是一致的,有的时候是矛盾的。
其实不仅仅我们外部机构要重视个人利益,就是公司本身,也要非常重视公司利益与员工个人利益的协同,尽量保持一致。
不是经常有公司喊口号: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嘛!
其实,现在,不管是国家治理、公司管理等多个方面,我们对关系的重视度还不够,对人的关怀还差的很远。表面上我们搞了几千年的关系,但是其深度、广度、多维度,还远远不够。
如何搞定这些关系呢?
核心两个词:
利益和信任!
利益这个问题,大家好理解。但我们可能比较看重物质利益,对精神利益方面重视不够。
信任,是一个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做到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信任更多的是一个主观的行为,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且持续,才能建立。所以,大家需要在信任方面多下功夫。
还有利益,其实是有竞争的,毕竟资源是有限的。也就是人家已经有了非常坚韧的利益和信任主体,你再切入,就非常非常难了。除非这个业务,没有其他竞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没问题的,但是科技的推动、使用,还得靠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其实是两个概念,当然不能混为一谈。
但是关系是第一生产力的表述,确实能够让人快速的理解关系的重要性。
03
建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最有效的措施是:关系
建筑行业的特殊性,我们采取了比其他行业看的更远更长更多的方法来防范风险。
但是单纯的靠这些方法,还是远远不够。
这些都是建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因为建筑行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资源型的行业!
什么是资源型的行业呢?就是靠关系!
这个行业不管是拿项目,质量验收、回款等核心关键点,都需要很深的企业和个人关系。
没办法,项目大、利润多,不透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这东西没法完全制止。
你想想国家都米有办法搞这个行业,不管是内部的供应链金融公司还是第三方的供应链金融,能改变嘛?
肯定不行!
我经常说:改变能改变的,适应不能改变的。
不管是业主还是总包自己的供应链金融公司,还是第三方的供应链金融公司,想做业务,最终拿到钱,还得靠关系。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名称叫建筑行业供应链金融最大的问题是:
业主没钱!
而业主的钱来源非常复杂,有自有资金,有外部融资,更多的是外部融资,外部融资也非常复杂,而且不稳定,非常难准确的分析出来。
即使分析出来,因为参与主体众多,资金流转多个主体,最终是否能够回到供应链金融公司,还真不一定。
这些信息及流向,又非常不透明。
为了能够有效评估项目及各个主体是否靠谱,钱能够顺利回到供应链金融公司,就需要强大的人脉关系。
这个关系,不仅仅是公司层面的,更多的是个人层面的,包括能够了解项目进展、质量情况、资金情况及最终支付等多个人。
所以,供应链金融公司需要搞定多个公司、多个关键人。
所以,不管是建筑行业,还是建筑供应链金融行业,有关系绝对是硬道理。
在中国,其他行业其实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