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 记者 陈超 田刚】江苏联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硅微粉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可应用于电子电路用覆铜板、芯片封装用环氧塑封料等领域,终端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工业等行业。该公司为新三板挂牌公司,目前也未发布在新三板终止挂牌的公告,同时在申请科创板上市。
从财务数据披露来看,联瑞新材最近三年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25.56%、37.31%和31.8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79.53%、29.17%和38.15%,但是在基础财务数据之外,该公司也存在不少疑问。
首先,联瑞新材的研发实力值得质疑。根据招股书第160页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 712.53 万元、827.32 万元和 1055.55 万元,呈持续增长之势”,但其实据招股书259页显示,相比可比上市公司,联瑞新材的研发费用率并不高。
不仅如此,根据招股书第149页显示,联瑞新材自2017年(含)以来,没有再获得过任何发明专利;2017年和2018年仅收获了3项实用新型专利、占全部实用新型专利比例为13%;第128页显示的技术研发成果中,也没有任何一项发生在2018年。这令人怀疑,联瑞科技在2017年和2018年合计支出的近2千万元研发支出,取得了哪些效果?成果体现在哪里?
与此同时,根据招股书显示,联瑞新材在2016年末的员工总数为251人,同年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科目支出金额仅为1706.23万元,折合人均人力成本仅为6.8万元、月均仅5500万元,若再考虑到社保、公积金等人力成本,员工薪酬月均尚不足4500元,这是否符合一家“高技术含量”公司的人力成本特征?也是值得打一个问号的。
再来看联瑞新材的细节经营信息。根据该公司在2017年12月和2019年4月发布的两版招股书显示, “连云港金壁矿产品有限公司”在2014年至2017年均是联瑞新材的主要供应商,这家供应商的主营业务为硅产品加工,与联瑞新材的主营业务相关,2014年和2015年的采购金额分别为454.14万元和327.44万元。
根据《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连云港金壁矿产品有限公司”在2014年和201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70万元和347万元,从这个数据来看“连云港金壁矿产品有限公司”的经营对联瑞新材存在很大依赖。
2017年,双方之间的购销金额还高达765.87万元,而到了2018年,此前一直保持密切采购合作的“连云港金壁矿产品有限公司”退出了联瑞新材前五大供应商名单。
与此同时,新进入联瑞新材前五大供应商名单中的多家供应商,注册成立时间不长。例如第三大供应商“南京嘉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南京红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成立于2018年7月和2017年12月,第五大供应商“安徽诚旺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
特别是上述3家供应商,2018年涉及采购金额合计约1千万元,而这3家公司的经营范围为废品回收,这也意味着,联瑞新材最终泛应用于电子电路用覆铜板、芯片封装等科技领域的硅微粉,所需要的部分玻璃类生产原材料,是来自于废品回收站。
此外,招股书第96页显示,联瑞新材历年第一大外协加工商为“东海县鑫瑞矿产品有限公司”,涉及采购金额均高达数百万元。根据公开信息显示,“东海县鑫瑞矿产品有限公司”在2018年因未履行法律义务而被强制执行,且已是最高人民法院公示的失信人,截止到2018年2月还牵涉到与常熟银行多宗金融借款合同诉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