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观
编辑|宇儿
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相比,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在结构、流程、要素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也在整体目标等多方面占据优势。
研究评述
基于以上国内外学者研究可以发现,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从最初的“要素融资”到“过程融资”,从单纯的“贷款”到“全生态”的融资。
国外学者从整个供应链甚至整个金融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认为其终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除了对概念内涵的研究不断深入外,在实践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实践运用,许多学者都从实践出发,对供应链金融的具体融资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国外学者将其分为应付账款融资、预付账款融资、存货质押融资三大类,国内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引入了“订单融资”。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相互融合,使得供应链金融这种融资模式更加高效。
目前,国外和国内学者关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大多建立在对传统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扩展上。
主要集中在信息公开、高效管理、低中间成本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分析,而在具体的案例中,缺乏深入的分析与推广。
因此本文对国美控股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在实践与理论上都具备参考意义。
供应链金融理论基础
1. 信息不对称理论
不同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结果是:在事件发生之前的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出现逆向选择的问题;而在事件发生之后的信息不对称,则会导致道德风险。
在融资市场中,逆向选择是指融资主体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融资方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与金融机构签订合同,从而使金融机构面临较大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融资方获取资金后从事违背合同的高风险投资活动,由于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使金融机构很难发现,进而造成金融机构利益受损。
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在发放贷款时传统金融机构会更加关注抵押物的价值,因此由于抵押物的不足中小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
供应链金融的出现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因为在事前资金供给方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掌握大量融资方交易信息、库存信息等数据,减少信息不对称,事后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实时掌握抵押物价值及状态。
同时,通过构建风险评价模型来控制交易前后可能面临的风险,防范信息不对称的发生。
2. 协同效应理论
协同效应是指通过多个主体进行合作能够实现整体发挥的效应大于各部分单独组合的效应的行为。
协同效应的第一层涵义就是将不同的个体之间组合在一起进行相互配合,使个体在单独运作时无法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在合作过程中充分展现。
第二层涵义就是不同的个体在一起进行信息的交流互换,提高对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供应链金融这种模式能够实现协同效应。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上的企业、商业银行和物流公司在各自领域发挥自身优势。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出现能够将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之间进行信息的共享,实现资源的高效运作。
本文的案例对象国美控股集团建立供应链融资平台,国美利用此平台上对接外部企业的信息,收集上游供应商的销售数据和下游客户的订单信息。
同时引入合作的外部商业银行资金,将物流公司、上下游企业和商业银行联系起来,整合信息流、物流、商流、资金流进而为融资方提供资金支持,实现协同效应。
3. 供应链融资理论
供应链金融融资是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存在大量业务往来,核心企业可以凭借真实贸易信息为放贷评估标准,进而实现融资的过程。
具体来说供应链金融模式是核心企业利用其雄厚的实力背景与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以较小的融资成本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从而实现整个体系高效地发展。
目前,许多运行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都是以核心企业为主导,而在供应链中,企业通过与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协同创新。
在这一视角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获得了核心企业的贷款,并为其提供了资金支持,进而为核心企业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使其获得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介绍
1.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
我国供应链金融起步较晚,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推出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解决钱荒问题。
但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很好的改善,于是作为创新型金融产品之一的供应链金融因此兴起。
首先是传统供应链金融阶段,之后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到了互联网供应链融资的阶段。
这个阶段又可以细化为两种形式:线上“1+N”和线上“N+N”。
具体表现为:供应链金融1.0时代:传统供应链金融阶段,又可以称为线下“1+N”阶段:“1”是核心企业,“N”是指与核心企业有关的中小微公司。
在此阶段,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占主导地位。
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由金融机构对其信用进行评估,对于符合条件的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会为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信贷支持。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有应收账款模式、预付模式、库存质押模式等。
但传统供应链金融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金融机构难以把控存货在质押过程的相关数据、操作风险大等,这造成提供给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有限。
供应链金融2.0时代:线上“1+N”阶段:“1”代表了核心企业,而“N”代表了一系列的上下游融资企业。
在此阶段,我们将线下的供应链金融应用于线上,利用网络技术,让各大金融机构可以实时的了解各大企业和各大企业的交易、仓储等信息。
线上“1+N”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多方协同,融资效率有很大的提升。
这个阶段不仅仅只是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更多主体参与了进来,比如电商平台、第三方物流企业等。
这些主体根据自身掌握的有关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经营信息,获取相关金融执照,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供应链金融3.0时代:线上“N+N”阶段。
这一时期是由传统的以核心企业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专业平台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
第三个阶段注重的不是单个企业的信用,而把关注点放在整个互联网生态的信用。
众多参与方共同参与构建一个服务平台,动态掌握企业交易每个过程的信息,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
这个阶段能够实现链与链之间的合作,根据企业运营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至今可以分为传统供应链金融阶段及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阶段。
传统供应链金融对应供应链金融1.0时代,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则对应供应链金融2.0时代和供应链金融3.0时代。
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方式因不同的时代会有所区别,进而也形成了不同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
2.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优势
(1)覆盖面广
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中,很多都是以资产为抵押,而很多的中小企业,他们的资金水平和资金水平,都会让他们陷入到非常不利的境地。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融入到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它是以“数据”为中心,对交易、资金、行为等进行深度挖掘的。
此时不再以企业的抵押品为基准,更多的参与者能够加入到了供应链的融资中,将会有更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被开发出来,以满足不同的公司需要。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资金来源较为丰富,筹集资金所需时间短,线上操作审核快,更加灵活便捷,产品期限短(一般都在一年以内)。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以上特点能够很好匹配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惠及更多的中小微企业。
(2)融资效率高
目前网络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便捷的获得,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得一些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更加趋于规范化、自动化。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在线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秒审核、秒放款,这大大提高了融资效率。
运用大数据技术还能够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问题的出现,实现供需的精确匹配,减少资源的浪费。
本文案例研究对象国美控股集团所开展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大多数产品都能实现在线三分钟完成到款申请,当日申请当日放款。
还款清算时也是在供应链金融平台快速进行,这节约了融资企业的时间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3)数据资源丰富
电商企业拥有大量的数据,其中大部分都是未被发掘的,而当大数据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那些看似毫无价值的数据,将会成为最强大的生产资源。
通常传统的金融机构收集的都是用户的交易信息,客户上网记录等潜在信息都被沉淀在互联网金融机构或电商平台。
这些企业收集了潜在信息并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就能够得到用户的习惯、性格、喜好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就是分析大量的数据,为不同的客户提供精准的客户画像,通过这些客户的信用等级,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客户的财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