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贷款到省行一般多久到账,贷款到省行一般多久到账啊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从股份制银行员工跳槽到省会农村商业银行总行副总经理,怎么样?
银行向钱看,银行人更要向钱看!题主好,我是小窝头,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从员工跳向副总,即使是凤尾到了鸡头,那也是很香的,下面咱们就来分析一波。凤尾VS鸡头!
收入笔者在工作中和银行人(甲方)打交道还是比较频繁的,在银行中各层级的收入差距非常的大,但是银行晋升又非常困难,很多人熬了一辈子,直到退休还是个员工。
虽然股份制的光环够亮,但说到底您也只是员工,和农商行的副总还是差着层次的。试想一下,如果农商行的副总都没有一个股份制银行的员工收入高的话,那还玩个啥呀!
所以,从收入角度来看,非常推荐您跳槽(我有点酸)。
地位在股份制当员工,在怎么说也是“受制于人”的活儿,但是在农商行做副总,虽然也得受制于人,但是一定会有小兵替你分担伤害的。而在股份制,受了苦也没地儿说,自己憋着吧。
另外,面子上也不一样。很多人选择来银行工作,“面子”方面也是重要的考量。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副总这个头衔要比员工吃香多了。
面子带来的好处,是无法想象的。面子大的人,就是VIP中P,面子小的人,充其量就是个拎包的。为啥能有这么大差距,各位看官自己琢磨吧。
工作压力不论是在员工岗位还是在副总岗位,工作压力是都会有的,但是却截然不同。在员工岗位,干活儿、写报告是压力,在副总岗位,背锅、担责是压力。
在我接触过的银行甲方中,正儿八经干活儿的领导几乎没有,多数领导只负责签字。为啥这么说呢,是因为很多所谓的领导其实都没有什么业务能力,有的小银行中,一半以上的中层及高层领导,竟然都是从办公室提拔上去的。
当更高级的领导交代工作的时候,这波领导大多只扮演一个传话筒的角色。虽然出了问题的时候,他也会挨骂,但是下面的员工更惨。干活儿的时候,领导帮不上忙,还一个劲儿的催;出了问题,领导没有解决方案,还是一个劲儿的催;到了年底写报告,领导还是让员工写,写完以后,功劳是领导的,责任是员工的。这就是为啥很多银行人,争先恐后想党领导的原因。因为领导香啊,只要顶住骂,拼命的让员工干就是了。即使顶不住骂,还可以在员工身上骂回来。真香!
总结题主,这种机会可不多,能跳就跳吧。
银行正式员工一年的收入大概是多少钱?
在大家的认识当中,在银行工作的人收入都是比较高的,很多人年薪几十万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如果从平均的角度去理解的话,银行工作人员年薪几十万确实没有错,目前绝大部分银行平均年薪都能达到20万以上。
但是平均终究是平均,银行是一个贫富差距比较大的地方,有钱的人非常有钱,而没钱的人也是穷的响叮当。所以你要问银行正式员工一年的收入大概是多少钱,没法给你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不同的银行,同一个银行不同的岗位,甚至同一个岗位在不同的城市其收入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不同银行的平均年薪。下图是2018年一些主要上市银行的员工薪酬排名。
2018年平均薪酬最高的是平安银行,其平均薪酬达到了64.03万元,而招商银行和浙商银行的员工平均薪酬也达到50万以上,连人均薪酬最低的邮储银行都达到23.05万。
不过从这个薪酬排名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银行薪酬差距是非常大的。比如第1名的平安银行比邮储银行多出了将近41万,相当于平安银行员工的平均薪酬是邮储银行的3倍左右。
而在这个排名当中,薪酬最高的都是一些股份制银行,工农中建交邮储这6大国有银行的薪酬都是比较低的,在六大国有银行当中,薪酬最高的交通银行也只不过是33万左右。
当然除了国有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这些大银行之外,目前有一些小银行的薪资也是很高的,比如无锡银行,江阴银行,南京银行这种地方性银行的人均薪酬也达到30万以上。
再来看一下不同岗位的平均年薪。上面我们所列出的不同银行的平均薪酬终究是平均,很多人有可能是年薪几百万,但有的人可能只有几万块钱,一平均然后就年薪五六十万了,但在实际当中不同的岗位薪酬差距是比较大的。
比如银行的高管年薪一般都是几百万,下图是2018年招商银行的一些高管的薪水:
下图是2018年平安银行的一些高管的薪水。
可以看出有不少银行高管的年薪都达到300万以上,如果把他们其他奖励以及持股计算在内,这些人一年收入达到上千万也是很正常的。
当然银行的高管毕竟是少数人,并不能代表银行真实的收入水平。但即便不是高管,普通的岗位其实薪酬差距也比较大,比如下图是收入相对比较高的一些岗位排名:
可以看出目前贸易融资、资产管理、内审、投行业务、同业业务、产品经理、财务分析、法务、商务拓展、合规等这些岗位的薪水是比较高的,很多岗位基础薪水都可以达到1.3万以上。
相对来说目前银行的客服、柜员、大堂经理、信用卡销售等岗位的收入是相对比较低的。比如是2018年全国各大银行平均收入最低的一些岗位收入情况:
可以看出目前银行薪水最低的是大堂经理,平均工资水平只有4500块钱左右,另外客服全国平均只有6000块钱左右,柜员的平均收入也只有7200块钱。
目前很多银行工作人员都是被平均的,有些人一个月拿三四千块钱也是很普遍。上面我们所列举的银行收入水平,不论是不同银行的平均工资,还是不同岗位的平均工资,对于很多在银行工作的人来说都算是比较高的,但是大部分人都达不到平均工资的水平。我们以柜员这个岗位为例,目前在深圳这种一线城市柜员的基础工资大概是6000块钱到7000块钱之间,加上奖金等其他收入之后,一个月的综合收入大概是9000块钱到12000块钱之间。
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地方,比如三四线城市,类似工农中建交邮储这些银行的普通柜员一个月基本工资也就三四千块钱左右,再加上绩效工资,总的收入也就4000块钱到6000块钱之间,如果把社保公积金等其他费用扣除之后,实际拿到手的也就3000~5000块钱之间。
由此可见,在银行工作的人收入差距是非常大的。
政策加码,商业银行如何提高信用贷款比例?
我国商业银行的授信文化里,根本就没有“信用贷款”的基因。
原因有三点:第一,银行存在性质歧视。对于民营性质企业,不管你做得怎么好,银行还是不放心,所以不肯给信用贷款;而对于国有企业,不管他做得怎么差,银行总觉得他不会骗人。第二,银行存在抵押信仰。所有的授信审批时,有房产抵押的肯定是最有可能获得审批的,而信用贷款则是最不可能审批的。这一点,你可以从银行设置的权限看得出来:只要是房产抵押,县级基层行就有权审批;只要是信用贷款,则权限上收到省行(国有银行)或者总行(股份制银行)。第三,银行存在对创新的恐惧。信用贷款不是说真的什么都不做,直接放笔无担保贷款就完了,还需要银行创新各种风控手段。但是银行由于现在日子好过,根本不愿意考虑如何对信用贷款进行风控。所以,在银行的授信活动中,对于各种担保创新不断,但对信用贷款的创新几乎没有。
在我看来,商业银行要提高信用贷款比例,前提是必须要有一个风控手段和技术的提高。
首先,是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银行内部流动着那么多数据,大多数都在睡觉。阿里巴巴可以利用客户在速卖通的上销售数据准确核定企业授信额度,银行其实也可以。一家企业在银行的销售回笼数据完全可以分析出来,为什么还要让客户经理漫无目的的去扫街?
其次,是驻厂信贷员制度。老一点的信贷人都知道,在计划经济时代,有“驻厂信贷员”之说,就是银行派出人员在企业盯着财务状况,看生产和出货情况,审批每笔贷款支出。我曾接触到某企业在外资银行贷款,人家给的就是信用贷款,也是派人常驻公司负责审批资金的使用。而我们的银行一边说着企业不可靠,另一边又不想办法,放着那么好的办法不用,完全是不作为的态度。
最后,是改掉唯出生论的毛病。银行一直以来偏好国有企业,不是以经营好坏来确定是否放信用贷款,而是以是否国有企业来判断。对于国有企业,信用贷款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而对民营企业放信用贷款似乎就是有说不清楚的嫌疑。这种心态在银行信审条线更加突出。这个信仰不改,有再多的风控手段也无济于事。
我是空谷财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国有银行个人客户经理跳槽到股份制银行省行做后台工作好吗?
看股份制银行省级分支机构后台岗位,与国有大行什么岗位比,才知道好不好。
例如,如果是国有大行非省会城市的市级机构的岗位,肯定不如前者。至少可以在省城工作生活吧。
再如,如果你在国有大行省级分行或者省会城市的支行工作,去不去股份制银行就不不一定。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