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3月1日电(分析师郭桢) 银行理财因为门槛低,收益比较平稳,再加上老百姓固有的“银行保本”观念,使银行理财成为很多家庭投资的主要渠道。随着资产新规的实施,取消了理财保本等规定,2022年银行理财出现了大规模的下跌潮。银行理财子公司和普通投资者面临转型阵痛,这对习惯了低风险、稳收益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必须要适应的过程,让理财产品回归投资的本质,“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一、债券市场下跌导致银行理财产品赎回潮
2022年,银行理财出现了大规模的下跌潮,大量银行理财产品跌破净值,使“银行保本”的观念产生了动摇,银行理财产品下跌高峰时,破净银行理财产品数量高达6000多只,占银行理财产品总数的26%。据《中国银行业理财报告(2022年度)》显示,截至2022年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7.65万亿元。而截至2022年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9.15万亿元,或意味着半年时间理财资金减少了1.5万亿元。另据央行数据测算,2022年住户存款增加了7.5万亿元,也从另一侧面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是从银行理财迁移过来的。
分析银行理财出现亏本的原因,首先要看银行理财的去向分类。大体可分为固定收益类和非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投向债券类和非标准化债权类。
图表1:2022年银行理财资产配置
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债券市场是银行理财资金主要的投资去向。当债券下跌时,银行理财直接受到拖累,反过来银行理财大量资金从债券撤离,又引发债券继续暴跌。2022年11月份,债券市场出现了价格降低,主要是国债下跌,从整体来看是债券市场的正常波动。但这次债券市场的下跌却引发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大幅下跌,甚至跌破了本金。习惯“银行保本”的投资者很难理解银行理财产品也会亏本,于是到银行要求赎回购买的理财产品。银行为了给客户兑现,就要卖掉手中投资的债券。理财产品的赎回引发了债券市场的抛售,导致债券市场进一步下跌,进而引发连锁反应,更多的投资债券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大幅下跌,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保本高收益理财产品使银行风险不断积累
债券与股票一样都会出现涨跌的市场波动,为何在2022年导致了理财产品的赎回潮?主要原因是资产新规在2022年正式实施,保本型理财产品全面退出市场,银行理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投资收益市场化时代。
在此之前,银行都将“保本和高收益”作为理财产品的卖点,这家银行不保本,别的银行也会保本。即使银行旗下某个产品出现亏损,银行也会把多只理财资金汇集成资金池,一只产品亏损了就从池子中拿钱去补窟窿。只要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池,银行就能一直盈利,市场也可以皆大欢喜。这种情况造就了早年间银行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的神话。而购买银行理财的主要是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很难承担亏本的风险。一旦出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只能由银行承担。理财产品的收益高于银行存款,老百姓养成了把理财产品等同于存款的习惯。理财产品的规模迅速扩大,银行在这个过程中赚的盆满钵满。这种看起来皆大欢喜的局面实际潜藏很大的危机。
随着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建立在企业能付出高额利息的基础之上的理财产品风险不断加大。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商是信用债券和“非标”融资业务主要群体,随着经济的放缓,用高风险的产品吸引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做法,使银行的风险慢慢累积。资产新规彻底打破了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怪现象,本质原因是发现金融风险,银行不能兜底全社会的投资收益和亏损。为了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让理财产品回归投资的本质,“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银行业正常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三、净值时代是否要继续购买理财产品
我国银行业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扮演着稳定市场经济的作用。大多数银行其实不擅长资产理财管理,由于行业的惯性很难立马补齐短板。债券市场波动导致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是银行资产管理能力和经验不足的一次表现。以后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涨跌波动都是正常现象。根据资管新规,理财产品要每天公布自己的净值和投资收益情况,赚钱还是亏损都有购买人自行承担。银行理财产品不允许再搞资金池。还有一点重要变化是过去银行直接卖理财产品,而未来银行的理财产品将由银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购买,从法理上和银行母公司无关。
理财产品本来就是一种投资,收益一定伴随风险,两者如同硬币的两面,风险和收益的权重随着经济的运行而调整。因此要认清自己的投资需求和投资偏好,不要抱有侥幸心理。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比较低,但并不是绝对安全。理财产品既然不保本了,要不要提前赎回?如果不急于用钱,可以不着急赎回。从历史走势图来看,债券资金收益率是长期向上的,尽管短期内跌下来,也许未来还会涨回去。即使一时涨不回去,也有利息收益打底。拉长时间来看,利息收益也基本能覆盖价格下跌的损失。另外,从收益率来看,尽管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率降到了2.76%,但相比1年前定期1.65%的存款利率还高了1%,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从大趋势看,不管是存定期存款,还是买理财,都是应对当下经济震荡的权益之计,银行利率仍然会长期走低,今后银行体系内的资金一定会更多的流向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