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萌
今年以来,由于A股市场赚钱效应不佳,“股弱债强”的跷跷板效应再次凸显。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6.97%、-8.65%,而中长期纯债基金、短期纯债基金的平均收益则分别达到了2.59%、2.37%。受此影响,债券基金成为今年资金“避险”的首选。
统计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基金数据显示,共有824只基金(只含主代码)成立,其中债券型基金共有230只,而主动权益类基金(偏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则有225只。
然而,多只债券基金近期开始出现净值下跌。Wind数据显示,9月份以来,全市场3313只债券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二级基金、短期/中长期转债基金、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中,仅有281只收益为正,占比仅为8.48%。
统计今年以来涨幅最多的前20只基金可以看到,截至9月11日,天弘稳利是唯一一只涨幅超10%的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中报数据显示,基金A类份额规模从今年一季度的0.61亿元增加到10.47亿元。
规模之所以飙涨,是因为有机构投资者的大笔资金进入,中报数据显示,机构持有者占比从去年年末的1.96%增加至95.56%。在今年6月21日-6月30日,有机构资金大手笔申购了7.79亿份。
在9月份的普跌中,博时利发纯债基金一枝独秀,收益率达到了4.74%。这是一只中长期纯债基金,中报数据显示,机构持有占比为99.79%。自2016年成立至今,机构持有者的占比一直在99%以上。
从净值涨幅来看,博时利发纯债在9月1日的单日净值涨幅达到了1.69%,9月7日的单日净值涨幅为2.08%。9月4日,该基金将A/C份额的单日单账户申购份额调整为不超过1万元。中报显示,基金保持了较高的杠杆,对信用债进行了精细化管理,从而在守住信用风险的基础上保证了收益。
那么,此次债券市场调整,是否会重演去年11月份的大幅调整?此次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对此,天弘基金固收基金经理尹粒宇在接受界面记者采访时表示,促使债券波动所包含的因素通常都是一样的,比如经济增长、通胀、政策、机构行为、市场情绪等等,所以债券市场的每一轮调整在一定程度都是类似的,但在某一层面上触发调整的具体事件又有所不同:
当前和去年的调整,第一,在政策层面上的差异在于,去年11月的调整主要是疫情防控措施调整,让大家对经济反弹产生了强烈预期,所以债券市场有大的调整。而今年在政策层面,主要是房地产政策的优化,让大家产生了经济企稳向好的预期,所以债券市场也迎来了调整。
第二,在货币市场资金层面上,我们看到了导致相同的调整因素,比如去年银行机构质押式回购利率中枢在债券市场大幅调整前就有所抬升,今年也是一样。
第三、而在机构行为层面,我们去年四季度看到的是理财产品净值回撤,导致居民大规模赎回理财产品,然后又促使银行理财抛售债券以应对赎回这种不利的循环。但是经过去年四季度的调整后,居民对自身理财的风险偏好有了更清楚的认知,很多居民在赎回理财后,就回归了银行款或者是保险,所以从总体来讲,理财产品与居民的风险偏好目前应该是更加匹配了,像去年那种恐慌性的赎回概率应该是较大幅度降低的。而从银行理财产品端的角度来看,经过去年的波动,理财产品整体久期都是降低了的,而且在择券上也更注重收益本身的高低,而不是要追求更多的资本利得。总的来说,无论是居民端,还是理财产品端,稳定性都是增强的,所以这次债券调整导致理财负反馈的概率是降低不少的。
预计本轮债市调整将到什么时候?会对债券基金/理财市场有何影响?
尹粒宇认为,很难判断本轮债券市场要调整到什么时候,如果要做较长周期的判断,假设内需企稳,外需是否企稳需要打一个问号。当前美国通胀距离联储目标仍然有距离,加上美国经济韧性很强,如果通胀意外反弹,则联储可能会超预期加大加息力度,从而抑制经济的增长,外需可能走弱。但是这个很难判断。市场调整对债基和理财的短期影响就是净值回撤,预期收益会显著下降。
那么投资者如何应对此次债市的调整?是否要赎回持有的债券基金?
尹粒宇表示,总的来讲,从长期投资的角度出发,当前不太需要赎回。
具体来看,投资者是否需要赎回,需要从三方面来考虑:1. 是否应该赎回,首先需要考虑家庭整体收支计划,如果短期内并没有要支出的计划,那并不需要赎回。因为从长期来看,债基和理财每年绝大部分都有望提供正收益。2. 其次,债券基金和理财投向主要是具有固定票息的债券,当这些产品持有的债券到期时(不发生信用风险前提下),无论持有期中怎么波动,这些产品都会获得本金与相应的利息,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债基和理财仍然是追求稳健理财的首选。3. 最后,从基金管理人的角度来讲,很多时候投资经理或者基金经理会根据市场进行必要的调整,所以一些产品很有可能已经调降了久期等风险指标,后续调整幅度是可控的。
博时基金认为,债券方面,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对于下半年稳增长的政策力度的信心,后续利率走势取决于扩内需(如稳地产和促消费)的相关政策落地以及库存去化结束进入新一轮补库周期情况。近期经济数据有底部企稳回升态势,利率上行压力或有所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