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科技是华尔街见闻发起的原创科技新媒体,悦读更多请登录我们的网站www.awtmt.com,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awtmt)”、“新金融见闻(AWFintech)”。
摘要: 该逾期事件的关联方包含陆金所、大同证券、龙力生物,究竟谁该负责?
文 | 全天候科技 孙骋
近日,陆金所代销的一款大同证券“同吉9号资管项目”逾期,金额达到1.39亿元人民币。
该项目编号为财富汇尊理财-EG1013号,本应于12月7日到期,本息兑付,但至今没有兑付。其底层资产是中小板上市公司龙力生物的流动性资金贷款项目。
陆金所提供的产品介绍显示,“同吉9号”为三星半产品,具有中高风险,百万起投,年化6.7%,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在“成长型”及以上。
陆金所公关负责人告诉全天候科技:“作为代销机构,陆基金首先联系所有投资人,告知信息,其次,我们要求大同证券督促投资标的方还款,向投资者说明相关情况,充分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该计划投资标的为上市公司龙力生物流动资金贷款项目,大同证券已安排人员到龙力生物进行项目处理。”
同一时间,全天候科技联系了大同证券相关负责人,对方未予回应。
该逾期事件的关联方较复杂,包含了陆金所、大同证券、龙力生物这三方机构。接下来,投资人应该如何维权?背后主要负责方是谁?全天候科技对此进行了梳理。
逾期原因:龙力生物对外融资未及时到账导致的流动性问题
陆金所昨日公开表示,大同证券同吉9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目前未收到投资标的返回投资本金及相关收益,需延迟兑付,上海陆金所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下称“陆基金”)共有118名投资人投资了该产品,本金及收益总金额为1.39亿元,陆金所平台其它产品及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大同证券则表态,公司人员驻扎在龙力生物公司现场,企业也正在积极筹措资金,龙力生物的高管也一直能联系上。
大同证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7.3亿元,主要从事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财务顾问、代销金融理财产品、融资融券等业务,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
12月18日晚间,龙力生物发布公告称,债务违约情况确实存在,其共有四个银行合计八个账户被冻结,债权人申请冻结金额分别为农业银行禹城支行9167万元、工商银行禹城支行9167万元、建设银行禹城支行9167万元、中国银行禹城支行23218.75万元,但实际冻结金额仅为441万元。
龙力生物表示,如公司无法妥善解决,可能面临被要求限期清偿并支付相关罚息等情况,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此外,龙力生物向大同证券出具了还款承诺函,称正在积极筹措资金,并承诺近期兑付相关本金及收益。
一位接近龙力生物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逾期原因为龙力生物对外融资未及时到账导致的流动性问题。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玉米芯、玉米为原料生产功能糖、淀粉及淀粉糖等产品,并循环利用功能糖生产中产生的玉米芯废渣生产燃料乙醇等新能源产品及木质素等高分子材料产品的生物质综合利用企业。
根据其三季报信息来看,2017年前三季度,龙力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0.81亿元,同比增长76.66%;农产品加工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21.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19.76%。11月28日,龙力生物因拟筹划资产收购重大事项临时停牌。
深交所今天上午对龙力生物下发关注函,要求说明是否出现资金链紧张、债务违约事项是否影响本次重组等,12月26日前报送材料并对外披露。
各方责任如何判断?
白领余小姐是陆金所的投资人,看到这则新闻,她下意识地打开App,查看自己投资的产品,确认没有受影响。
在采访中,她表示自己将逐步取出已购买的理财产品,同时她提出疑问:这类逾期事件,背后各方责任如何划分?如果自己遇到这类事件,应该找谁维权?
以“同吉9号”为例,这是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证券公司向特定客户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户财产委托担任资产管理人,由托管机构担任资产托管人,为资产委托人的利益,运用委托财产进行投资的一种标准化金融产品,责任承担者是融资方及其担保人。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告诉全天候科技,陆金所平台作为产品代销方,主要对信息披露透明度以及销售过程是否符合监管规定等负责,不必对投资者的本金与收益负责;大同证券作为集合理财计划管理人、中海信托作为信托计划管理人等,也不必承担本息兑付责任,只需要对自身的业务职责负责;融资方及其担保人才是最终的责任承担者。
“若融资人及担保人最终无力兑付,理财计划管理人和销售平台各方能否免去兑付责任,要看后者是否做到尽职尽责。”薛洪言说。
全天候科技从大同证券提供的“同吉9号”合同条款中看到,在风险预警中,其多次提到该资管计划项目可能提前或者推迟项目预期,并且可能损失全部收益,甚至全部本金部分。
在风险揭示部分,合同提示了流动性风险:因市场交易量不足,导致证券不能迅速、低成本地转变为现金的风险,流动性风险还包括由于本集合计划在开放期出现投资者大额或巨额赎回,致使本集合计划没有足够的现金应付集合计划推出支付的要求所导致的风险。
打破“刚性兑付”的一张多米诺骨牌?
此次逾期事件涉及118名投资人、1.39亿元,而陆金所管理的资产总体规模超过4000亿。
这1.39亿看似占比不多,但也许是打破国内刚性兑付的一张多米诺骨牌。
与“同吉9号”类似的危机,去年12月蚂蚁金服也曾遇到,当时招财宝出售的侨兴私募债出现3亿坏账,招财宝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劣质私募债直接分解为公募产品,面向众多散户,经过多次转让,包装成个贷产品,但其底层债权仍为侨兴私募债。
不同的是,“同吉9号”是持牌机构的资管产品,而蚂蚁金服出售的是与金交所合作的产品,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相关互金平台进行整顿,目前,地方金交所与互金平台合作的产品已基本下架。
刚性兑付是国内投资者的惯性思维,国内没有法律条文规定资管公司进行刚性兑付。未来,随着监管规则的完善,刚性兑付将逐渐被打破。
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五部委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针对资管业务存在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监管套利、刚性兑付等问题,设定了统一的标准规制。
《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对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让投资者明晰风险,同时改变投资收益超额留存的做法,管理费之外的投资收益应全部给予投资者,让投资者尽享收益,并此基础上自担风险。
从资管新规的精神来看,打破刚性兑付是大趋势。
薛洪言告诉全天候科技:“这是资管行业健康发展必须要过的一道关,具体机构未必有意愿主动打破刚性兑付,需要监管层面的外部约束,制止机构层面基于声誉等原因内生的刚兑冲动。刚性兑付的打破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逐步通过这类逾期或违约的事件,完成用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