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台风
其实你这个问题,问的是“今年台风的特点”,以及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今年台风最大的特点就是强度弱。从总数量上说,截至10月20号,今年一共生成了21个台风,和常年同期的21.4个相比,可以说完全正常;从登陆我国的个数来说,今年到目前为止一共有8个登陆我国(苗柏、洛克、纳沙、海棠、天鸽、帕卡、玛娃、卡努),和常年平均的7个相比,只是略偏多,也算正常。但从强度来说,达到强台风级或以上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4级或以上)一共就5个,超强台风就2个,属于严重偏弱;登陆我国的台风除了天鸽、帕卡之外全部在台风级别以下。
台风天鸽
这么弱的表现,在西北太平洋是很少见的。正因为此,今年西北太平洋的台风能量指数(ACE)已经远远低于北大西洋。
造成这种情况的表面原因,是因为西北太平洋能量最足、海温最高的“暖池”(菲律宾以东洋面)基本没有台风生成,台风主要活动在能量比较弱的我国南海北部、台湾附近以及日本以南的高纬度海域。在这里活动的台风,得不到充分的“营养”供应,自然发育不良强度弱。
那么深层原因,也就是为什么暖池生不出台风的原因,要从气候上找。今年夏季以来,西北太平洋暖池长期被异常反气旋控制,反气旋意味着下沉,台风胚胎都被压死。造成异常反气旋的原因,主要是沃克环流异常,下沉支在西北太平洋,上升支在印度洋,也正因为此,印度今年洪水比较多。另外,今年热带季内振荡也颇为异常,7-9月上升区就是不在暖池,台风在菲东很难发展。
热带季内振荡(MJO)情况
这种情况在10月还在持续。占尽所有优势的台风兰恩,强度还是没有发展起来。当然,对于我国来说,短期内或许是好事;但风水轮流转,暖池里没有消耗完的能量在蓄积,也许下一年台风就偏强了。
台风天鸽飞到哪里了
谢邀
直接上图。
天鸽台风的经济损失是怎么统计的
正儿八经的胡说八道,依据差不多,不要太离谱就行了!
天灾造成的损失是没有办法短时间内统计出来的,各个区县报上去的损失情况都有一定的斟酌,比如A县损失大一点,直接损失1亿,间接损失5亿,还有未统计到了约2亿,后来经过精准统计直接损失达到2亿怎么办,那就在间接损失和未统计的里面一个砍5000万进去。但是这个数字不是报上去的数字,报上去的数字还要参考周围几个县的损失。如果B县报的直接损失才2000万,第二天再报的时候,肯定就会调整,尽可能与同类受灾地区拉近距离,比如说XX镇交通进不去,通信断了,最先以为这里损失会非常大,结果打通了生命通道后这里自救非常好,没什么损失,减去损失2000万,A县拉低;B县根据自己的情况看是否拉高,别人报这么高自己是中心反而太低这样肯定容易出事,如果损失确实小这是好事,如果有瞒报肯定是大坏事,所以B线可能在XX镇原来遭受重大损失了,拉高一点。甚至有可能派人去相邻地区摸实际情况,以便自己报出去的数字不那么难看,不那么不靠谱。
而台风造成的损失还有一个学问,就是台风中心区县和最先台风登陆的区县损失应该是最大的,越到后面就越小,这个时候报损失就要注意情况,你报的损失不能超过那些台风登陆的中心地区,和那些明显应该受到重大损失的地区,超过一点单不多还好,大不了就是被批评,如果本来是台风边缘地带理论上应该损失小一些,而报上去的损失反而大大高于中心县那就有点惨了,这是台风的自然灾难,而是人祸。
但这些数字,又不能说完全离谱,至少可以看出一些问题。比如某些区县断水断电一直抢修不过来,这个肯定是重点视察地区,你报的损失太小一看就是作假,比如理论上台风登陆点、重灾区,你报上去损失很小,被当面表扬了但是却不是那么回事,那也死得很惨,理论上损失的大小就是台风登陆区向周围区县递减,台风中心区向周围递减这样的一个趋势,很多报的数字都是胡说八道,统计不可能有这么快,就是靠着这样的规律在上报!
天鸽台风是哪一年的
天鸽台风是2017年的。
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之后强度不断加强,8月22日8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5时加强为台风。8月23日7时加强为强台风,一天连跳两级,最强达15级(48m/s,年鉴中修改为16级,52m/s)。12时50分前后以强台风级(14级,45m/s)在中国广东省珠海市登陆。8月24日14时减弱为热带低压,17时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
台风天鸽导致中央气象台发出2017年首个台风红色预警信号,港澳气象部门发出十号飓风信号,且登陆时恰逢天文大潮,为珠海、香港、澳门等地区带来重大破坏,造成了24人死亡和68.2亿美元经济损失,其中43.8亿美元来自中国大陆,10.2亿美元来自香港,14.2亿美元来自澳门。
山竹和天鸽谁先来
1.山竹2.因为山竹是台风的名称,而天鸽是鸽子的名称,台风通常会先形成,然后才会有鸽子出现。3.这个问题涉及到气象学和动物学的知识,如果想深入了解台风和鸽子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出现的时间规律,可以进一步研究相关的科学文献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