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1、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以下三种动机:
2、一是交易动机:为从事日常的交易支付,人们必须持有货币;
3、二是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持有货币以应付一些未曾预料的紧急支付;
4、三是投机动机: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持有货币。
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有什么不足
凯恩斯认为货币总需求由收入和利率共同决定,其中收入决定货币的交易性需求,两者正相关,利率决定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两者负相关.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虽然对利率的认识存在局限性,且没有考虑交易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的相关性,并缺乏客观基础和动态分析
三、货币中性理论
“货币中性”是货币数量论一个基本命题的简述,即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只影响经济中的价格水平,不会不影响就业、产出等实际变量。有关货币中性的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量的增减只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化,而不会带动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货币是中性的。魏克塞尔首先对货币中性的问题提出质疑,他认为货币只有在银行利率和自然利率相等时才是中型得,否则经济就会发生累积性扩张或者收缩,货币就不是中性的。哈耶克则认为货币只有在影响一般价格水平,而不影响相对价格水平的情况下才是中性的,否则也会影响经济运行,货币就是非中性的。根据这样的标准,凯恩斯理论中的货币是非中型的,因为货币供给和需求对实际收入是在充分就业水平,还是非充分就业水平的决定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帕廷金的“实际余额效应”分析说明在特定的条件下,货币存量的变动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同方向、同比例地变动。这就是说,帕廷仅用与古典数量论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与古典学派相同的货币中性的结论。但是,帕廷金的分析突出了古典数量说没有展开的货币影响经济的过程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货币影响了实际经济的运行,因此是非中性的。总体而言,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赞同货币中性理论。新凯恩斯主义明确提出货币非中性。
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货币需求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第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稳定,可事先预计;
第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相对稳定,也可预计;
第三种动机的货币需求不稳定,因为与人对未来货币的预期紧密相关,受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货币需求函数:Md=M1+M2=L1(Y)+L2(i)=L(Y,i)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列入了货币需求范围,因此,不仅商品交易规模与其价格水平影响货币需求,而且利率的变动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根据以上思想,凯恩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政策性理论:即政府可以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和产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五、货币信用理论
本书把货币同微观经济理论结合起来,论证了货币的边际效用与其他商品的效用,以及货币的供给如何相互作用而最终决定货币价格。作者提出的“递归定理”解释了货币的起源,把货币整合到市场经济和个体行动分析的整体理论框架中,解决了“奥地利学派循环”的难题。同时研究了货币的性质和价值,以及决定货币政策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