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近日独家报道《信用卡被盗刷2.6万谁来赔偿》一文,引起了读者和网友的强烈关注。不少读者纷纷反映,与文中的卡主一样,他们此前一直以为不设密码只设签名的信用卡挂失后,银行会承担一定的损失。没想到,很多银行不仅不提供任何赔偿,调取记录还要收取高额的费用。
窥一斑其实难见全身。究竟各家银行在信用卡盗刷后是如何保障持卡人利益的?本期,我们对包括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部分外资银行等在内的20家银行进行了调查,希望能让持卡人对失卡保障有更全面和客观的了解。
记者调查
目前,大部分银行的信用卡有两种确认消费的方式,即密码刷卡消费和签名刷卡消费。部分银行推出的失卡保障则仅对签名刷卡消费客户适用。所谓失卡保障,即信用卡遗失后,持卡人在第一时间向发卡行挂失,发卡行对持卡人挂失前一定时间内因盗刷而造成的损失进行的赔偿。这是发卡行向持卡人提供的保障持卡人用卡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可以享受此项服务的客户仅在少数。
四大国有银行
均挂无保障旗
作为老牌的四大国有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网点多、客户广是其最大的优势,如此一来,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应该也更为成熟,但是针对信用卡被盗刷的情况,四大国有银行纷纷表示,不管是密码刷卡消费还是签名刷卡消费客户,均未有任何失卡保障。
持卡人挂失卡片后,如果出现盗刷情况,责任全部由银行承担。但是挂失之前损失全数由持卡人自己承担。四大国有银行客服人员纷纷表示。
某业内人士表示,国有银行一直以来的形象都是财大气粗,客户自然处于弱势地位,同时,目前监管层对于信用卡业务依旧没有提出很细化的规范,所以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持卡人的用卡安全。
不过,针对类似事件发卡银行也有相关的处理方式。首先,发卡行在接到报案后,要求持卡人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银行提供报案回执;其次,发卡行配合公安机关查找犯罪嫌疑人;当穷尽了一切追索途径后,损失可能要由持卡人自己承担。
多数股份制银行
失卡保障较完善
不过,在银监会的国内金融机构分类中,同属于国有银行的交通银行却推出了信用卡失卡保障。同时,提供失卡保障的还有招商、华夏、中信、光大、广发5家股份制银行。此外,平安银行也提供失卡保障。
比较失卡保障的细则(见表),各家银行的失卡保障服务大同小异,但在客户种类、失卡保障额度、时间以及保障范围上规定有所不同。7家银行中,大部分失卡保障只是针对签名消费客户,只有中信银行的保障服务范围覆盖所有客户。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员表示,开通短信消费提示的客户一旦失卡,48小时内出现盗刷,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未设密码客户须缴纳48元/年的短信服务费,已设密码客户36元/年,但是通过网上消费、转账盗刷的客户不能获得赔偿,普卡客户一年至多可获赔5000元,金卡2万元,白金卡5万元。交通银行则仅为设置密码的客户开通用卡无忧服务,每月收取4元短信费,有任何消费、还款项目都可以收到短信,挂失前48小时内如果出现盗刷,可获取最高2万元的赔偿。平安银行则可以提供72小时内盗刷的全额赔付。
其余银行则针对未设密码客户提供一定限额的失卡保障。但是每家银行的赔付流程都比较严格,广发银行客服告诉记者,提现、转账、邮购等都不可申请赔付。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赔付的前提是盗刷涉嫌欺诈,熟悉的人使用、出租借用、卡片背后未签名、单据认定为亲笔签名、未提供足够证据的客户,不会给出相应赔付。
在保障金额方面,大多数银行都以卡片的信用额度为最高保障金额范围;在保障时间方面,最长的为华夏银行,5天;最短的2天。
外资行多有失卡保障
近年来,外资银行逐渐开始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一直力争以服务制胜的外资银行,推出了相应的失卡保障。记者对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3家外资银行做了调查。目前在中国内地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暂未发行信用卡,但据了解在境外地区这些银行都有一定的措施保障持卡人的权利。东亚银行则推出了相应的失卡保障,挂失72小时内出现盗刷,可享受失卡保障险,其中普卡最高赔偿金额1万元、金卡3万元、白金卡10万元,但具体的赔付金额需要保险公司审核。
但在美国这样信用卡极为成熟的市场中,基本上做到了信用卡持卡人的零风险。国内由于个人信用体系的落后,真正实现失卡保障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调单费用普遍较高
等待时间普遍过长
为了最大程度追回损失,很多人在信用卡被盗刷后都会选择报警。而此时,持卡人必须从相关银行方面调取交易记录单据作为线索提供给警方,但大部分调来的单据都是复印件。
尽管如此,各家银行都会收取相应的调单费,而收费标准也是千差万别,且所需时间各不相同。所谓调单费,是客户对银行账单有异议,由银行信用卡中心有偿提供给客户个人详细交易记录所产生的费用。
其中,涉及境内与境外时,使用不同的币种消费手续费也不一样。如调取使用人民币消费的单据,中信银行及民生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