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份以来,随着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深圳职场,各大银行的信用卡部门使出浑身解数,通过发行主题卡、联名卡或者与互联网企业联盟获客。然而,专家认为,对于传统银行而言,最核心的还是应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提高创新能力以及服务能力。
银行瞄准年轻客群“靶心”
5月份以来,想要办理信用卡的深圳小白领的选择多了:5月份,建设银行推出年轻人专属信用卡“龙卡JOY信用卡”;6月份,中信银行首发年轻人专属颜卡;7月份,平安银行推出了17款重拳产品等等。
跨界合作,也是银行信用卡部门乐此不疲的事情。深圳一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相对于其他的业务,信用卡的跨界合作比较灵活、比较方便。也正因如此,信用卡中心都在孜孜不倦地推一些联名卡,比如说民生同道大叔信用卡、招商银行摩拜单车联名卡、招商银行Q Q钱包联名卡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联名卡的目标群体都是年轻客群,背后都彰显着年轻化、场景化的特点。
随着千禧一代成为消费者的主力军,信用卡也加速了年轻化的布局。以招商银行为例,目前招行信用卡持卡客户已达4000万,其中18-30岁年轻客群占比已超过70%,每年新获客户中,年轻客户达80%。事实上,整个信用卡的市场都是如此。融360数据显示,2016年,“80后”和“90后”这两个群体的持卡比例高达70.19%,是信用卡队伍的主力军。在这个大背景下,各银行信用卡中心加大砝码,向年轻一族进攻,那就是顺势而为。甚至,有些银行信用卡的已经专门为大学生“打开正门”了。
“随着fintech大潮席卷全球,不少银行机构早已在fintech上面花功夫,如果将fintech的研究成果应用在信用卡上,比如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消费场景之类的。”深圳一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工作人员说道。
专家:银行的思维模式还没有转变过来,这是传统的打法
总体而言,在消费者最关心的便捷性以及消费场景上,银行的确进步了不少;金融科技也为信用卡增色了很多。但是,就信用卡的业务来看,银行还是离不开海量推卡以及各种花式优惠活动。
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向南都记者表示,“银行的思维模式还没有转变过来,这是传统的打法,一方面成本大,另一方面效果不佳。”刘胜军进一步介绍,目前,国内的绝大部分的信用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亏损,都是银行补贴。而且现在很多用户即使有信用卡也不一定使用,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类似阿里花呗、京东白条这样的消费信贷产品,它们的便捷性远远超过信用卡,消费者也更喜欢这样的产品。所以,对于银行来讲,客户正在流失,但是它们还是比较振作地以传统思维的模式竞争,这是比较遗憾的。
对于信用卡的跨界合作,刘胜军认为,“这都是锦上添花,但做比不做好。”刘胜军表示,跨界合作,只是暂时扩大市场的份额,但是这条路子走下去,实际上是一个红海,没有太大的意义。银行跟互联网巨头合作,这并不代表解决了银行面临的根本性挑战。在这样的合作中,双方的关系不是对等的,互联网巨头的主动性远远超过银行,谈判的余地非常大,这样的合作对于传统银行来说,如果解决不了自身的创新问题,则是一个很被动、很无奈的选择。
其实,现在很多银行在金融科技或者创新上的成绩斐然。然而,目前的情况是,互联网企业的客户体验感更胜一筹。刘胜军认为,银行需要拥有更强大的服务能力,从客户的角度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以及成本与利润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