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得出去交话费、还信用卡欠款,就用手机转账;不想出去逛街购物,网上购物更离不开手机支付;出去吃饭,懒得带钱包,带上手机即可;出门打车更不用说了,“滴滴”一声手机支付……伴随着消费迈入移动支付时代,手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第二钱包”。但近日中国银联发布调查报告显示,手机支付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安全隐患。
划划手机搞掂衣食住行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商户开始开通手机支付,从出门打车,到服装店、超市购物,再到饭店、洋快餐店点餐等,几乎涵盖了市民每天的衣食住行。
开服装店的80后詹女士告诉记者,现在来店里的很多顾客都喜欢用手机付款,有时顾客身上没有现金,互加微信或支付宝好友后就可以转账完成交易。
据了解,市场上主要的手机支付大都是通过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等软件来完成的,主要支付方式分三种:一种是商家用扫码枪来扫消费者手机上的付款码,一种是消费者用手机扫商家的二维码,还有一种就是互加微信或支付宝好友转账。
“我用手机付款,你扫一下我的手机。”在麦当劳的收银台前,市民张先生正在用手机为刚刚点的餐付款。“这样太方便了,免去了找零的麻烦,还不脏手。”他说。
与张先生不一样,市民吴先生则表示,移动支付方便快捷,但使用和普及的时间并不长,可能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就像银行卡,经过这么多年安全性的测试,还是经常在网上看到被盗刷的新闻。同时,因为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等工具已经绑定了个人身份证、手机号码、银行卡账号等信息,吴先生担心,通过手机支付后,商家会获取自己的支付账号及其他个人信息,因而产生被盗刷的风险。
网络诈骗风险更加严峻
近日,中国银联发布2015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调查显示,82%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在商户现场支付或远程支付)。以手机支付在个人网上消费总额中的占比来衡量,51%的受访者手机支付交易占比超过一半。从支付偏好看,20岁以下的年轻人热衷于手机钱包类客户端支付。同时,通过手机支付购买实物商品的受访者比例高达33%,但较2014年小幅下降。
调查还显示,54%的受访者每月网上消费金额超过1000元,并在逐年稳步增长。其中5000元以上大额消费,男性比例高于女性6个百分点。地区分布方面,上海近40%的受访者月均网上支出超过2000元,居于全国首位。
需要注意的是,风险形势更加严峻。约13%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过网络诈骗,比2014年上升6个百分点。
保护隐私规避欺诈风险
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随着手机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市民的手机上都绑定了一张甚至多张银行卡。然而,在享受支付便利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
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近日她看到附近新开的一家超市在搞活动,用手机扫码支付有优惠,最高还可以免单,让她十分心动。“回家后我就赶紧让女儿教我怎么用手机支付。”但是自从使用手机付款后,刘女士经常会收到一些垃圾短信,贷款的、积分兑换的、代写论文的,什么短信都有。刘女士担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使用手机支付,导致信息泄露了。市民小陈也表示,现在手机支付已经成了一种潮流,但是也偶尔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一次我在某商场里连接了一个免费无线网,用手机支付款项后,发现手机页面不受控制地自动跳转,吓得我赶紧关机。”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市民在手机支付时,一定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特别是为了享受到优惠而刚学会使用手机支付的中老年人,在使用手机支付时,更应该提高安全意识。业内人士建议,市民在使用移动支付时,要在手机上安装官方正版的安全软件,提前预检病毒。若发现手机中毒后,请不要重启手机,应到手机专业售后维修部门,让专业人员重装系统,根除手机病毒。此外,可以选择有配套资金保险的支付渠道或考虑购买资金保障险等相关类型保险,发生损失后可以通过保险渠道挽回。
相关链接
盘点手机支付坏习惯
1、不设手机开机和屏保密码。不少人为了图省事,干脆不设手机密保,这样谁拿着你的手机都能看、都能用,毫无隐私安全。
2、随意点击手机短信链接。不法分子无孔不入,各式各样的诈骗信息让用户防不胜防,有些欺诈漏洞短信可以向手机发送欺诈短信诱使用户安装木马或者登录钓鱼网站,从而获得用户账号密码、资金情况等信息。
3、直接通过手机浏览器网页购物。在浏览器购物容易出现钓鱼网站,不法分子可以通过病毒、钓鱼网站等非法手段获取消费者的一些信息,再加上支付过程的极度简化,更容易对消费者的财产造成威胁。
4、不加辨别蹭免费网络。免费的午餐没那么好吃,公共WiFi常被不法分子移植木马及钓鱼网站,不但安全隐患多,而且分分钟盗窃你的个人信息,在外想上网还是多充一些流量包更安全。
5、蓝牙始终保持开启状态。智能手机可以通过蓝牙传播病毒,别人通过蓝牙间谍软件也可以查看你的电话本、信息、文件,修改你的音量,替你拨号等。
6、淘汰手机时不彻底删除私人信息。旧手机不处理就出售,里面的个人信息会被拿到你手机的人知晓。
7、见二维码就扫。二维码的背后可能会隐藏病毒、木马,你手机及个人信息可就很轻易地被别人盗取了。
8、下载山寨软件、在手机上存储敏感信息、应用程序退出不彻底等也容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趣味测试:想知道你能办多大额度的信用卡吗?果断长按下图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