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高杲 彭瑀珩
“既是挑战,也是机会。”3月17日,成都新希望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旭强表示,目前在四川合作了4个项目,还有项目在洽谈中。
两年前,这家刚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把村镇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定为战略方向之一。明明有体量更大的城商行,为什么要做难啃的村镇银行?“这是一片蓝海(市场)。”周旭强说。
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探索的“数字农交”新模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一场农村金融的数字化试验迅速拉开。
变化
低成本高效率,给供需两端带来便利
“不好意思,我接个电话。”不到一小时,付强连续接了5个不同客户的电话,看上去业务不错。这位从业8年的村镇银行信贷经理表示,以往更愿意向大企业放贷,现在小微和个体等零散小客户也成为信贷经理们的心头所好,“前来咨询的电话明显增多。”
给小客户贷款成本不低利润不高,在金融行业已是共识。要服务好更多的零散小客户,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让服务小客户的成本大幅降低。”过去,如果农户有贷款需求,付强需要做贷前调查:了解农户家里资产、收支等情况;和农户邻居、村委会做信息核实。为了控制风险,定期还需要做跟进调查。“做1个10万元贷款的业务和做1个1万元贷款的,成本都差不多,大家当然愿意做大客户。”
现在,虽然贷前调查的工作并没有减少,但人机协同的机制让后期运营成本大幅降低。系统实时输出征信分数、行为特征、金融需求和风险等级等指标,信贷经理更加直观了解整体情况,腾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业务的开展。“多个小客户风险更低,大家意愿也高了。”
成本和效率,是农村金融数字化带给供给端的甜头,需求端的变化也看得见摸得着。
原本在苍溪县宏鑫源农场担任猕猴桃种植技术指导员的凃光强变成了农场主,通过在农行移动APP实地拍摄录入房屋、土地、汽车等资产,填写年收入、家庭负债等信息,获得一笔授信额度,建造了家庭农场,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时下正植春耕,凃光强带领工人忙着搭架、施药、引水,“产业发展起来了,收入也增多了。”
“过往农户主要办理存款、贷款、转账等服务,现在一些新的产品也推动中。”周旭强表示,目前多家村镇银行正在对接数字消费卡模块的开发。享受到多元化服务不只是农户,还有产业。“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发展四川农村特色产品电商。”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徐达泉表示,和天猫、京东等商业平台不同,他们的电商平台更聚焦促成交易,而不是实现交易。“简单来说,我们会为农户提供多样性的咨询、技术服务,从一个中介平台转变为综合服务型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交易中来。”
新希望金科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农户调研
提高
从三个方面发力,解决服务深度不足
新希望金融科技在全国范围内合作的村镇银行64家,而在四川只有4家。是四川村镇银行兴趣不高?
周旭强表示,上门咨询的四川村镇银行并不少。2018年底,四川一家村镇银行就购置了新希望金融科技的产品,但这套系统直到2020年初才正式上线。和对方多次沟通后,周旭强发现,村镇银行还是存在畏难的心理。同样,在农户的用信上,“申请授信的农户不少,但用信人数并不多。”多位信贷经理反馈,“不了解”“不敢用”是主要原因。
这反映的是普惠金融服务深度不足。
让金融源头活水更好流向乡村振兴,不少机构进行探索。农行一位客户经理就表示,信贷经理加入村民微信群,及时了解村民各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宣讲政策、科普金融知识,扭转农户“贷款非常麻烦、银行的人不好打交道”等认识。一些机构也大力开展金融专题教育。
“要从人的观念出发。”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庆表示,向缺乏数字化工具使用经验的农户和企业推广产品时,要消除他们对于农村数字金融的恐惧,刺激他们的使用意愿,让他们切实体会到信用工具带来的好处。
“要注意用户的需求。”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会长张晓玫提出了4点建议:找到农户和企业合适的产业和场景;有针对性地设计解决农户生产难点的产品;加强农户的数字金融教育和培训;对农户开展防控金融风险的教育,应对金融信息泄露、金融诈骗、资金盗取等风险事件。
“除了实体系统的数字化,还要建设体系的数字化。”在一位多年从事村镇银行监管人士看来,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深度的问题,需要数字基础设施、经济金融市场生态和金融教育配套发展。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