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线上服务的更广泛普及,出现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式新场景精心设计的骗局陷阱。一旦信用卡持卡人松弛了防备心理或者欠缺金融常识,避开不法之徒“十面埋伏”的难度系数就会陡然增加。为此,交通银行信用卡对2022年信用卡领域新型诈骗套路进行盘点和分析,为持卡人辨识真相、及时止损提供专业指南。
涉“疫”新骗局,验明身份是关键
近期各种以“防疫”为由的新型诈骗案件陆续出现,不法分子常常伪装成“疫情防控中心”或“卫健委”工作人员,以健康码或者核酸报告异常为借口引起消费者恐慌,顺势套取个人隐私信息或发送“木马链接”骗取钱财。
今年10月,林女士就收到了一个自称为防疫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声称林女士的快递被检测出来含有新冠病毒,需要林女士配合处理,否则就要承担相应快递员的隔离费用。林女士于是按照对方要求打开一个网址链接,并同意由对方远程操作自己的手机添加一个微信好友,先后向该微信账号转账了数万元。
与“防疫”相关的信用卡诈骗案例,其手段和目的离不开发送链接、二维码以及加入QQ群、微信群,以便套取银行卡卡号、密码或验证码等隐私信息。交通银行信用卡专家提醒,消费者要保持警惕和理性,防疫工作人员不可能询问与疫情防控无关的隐私信息,或发送各类链接,也不会推销产品要求付费,否则就极有可能是诈骗。
“反催收联盟”,无非是“债闹”
疫情期间,还有一种更恶劣的诈骗手段也愈加活跃,就是“反催收联盟”。“反催收联盟”打着“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的旗号,通过伪造虚假困难证明等材料与金融机构进行“协商”,或教唆债务人故意刺激催收人员违规并留下录音“证据”,以此向监管机构举报来达到敲诈勒索的目的。
余先生疫情期间开销较大,信用卡贷款即将到期,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看到“协商还款”的直播后,余先生随即拨打了这家主营“债务重组”公司的电话。对方提出支付债务金额10%的收费标准,余先生依言缴纳了费用并提供了个人信息。但两周过去,自己的债务情况并没有任何缓解,却频频收到陌生电话的骚扰。
无论“反催收联盟”如何包装,其做法无非是“债闹”,债务人非但解不了“燃眉之急”,还可能面临信息泄露风险、财产损失风险和征信受损风险,并可能面临刑事责任风险。对此交通银行信用卡专家提醒消费者,正规金融机构对信用卡逾期都有一套正规的调解流程,不要相信“反催收”组织不具备合法营业资质的敲诈套路。
代办信用卡,老招玩出新花样
眼下,更多消费者倾向于在线办理业务,一些客户抱存侥幸心理相信网上机构真的能够“代办”信用卡,导致以“代办”为名的诈骗类案件不时出现。黑中介常常以办卡需验资为由要求消费者进行大额转账形成流水,但转账后对方瞬间“消失”,或以办卡为由套取消费者隐私信息用以从事各类非法活动。
前不久,崔先生收到了一封主题为“免费快捷代办高额信用卡”的电子邮件。崔先生正处在亟需资金周转的当口,未经深思熟虑即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并将个人敏感信息全盘托出。随后,对方称崔先生银行卡流水不足,需刷流水才能成功申请到信用卡,崔先生照做后发现钱款不翼而飞,去柜台查询还发现自己名下多了一张“隐藏银行卡”,正是黑中介用崔先生的个人信息开的卡。
交通银行信用卡专家提醒,通过正规渠道申请信用卡本来就不需要收取“办卡手续费”,也不会要求消费者进行任何转账操作或消费操作来“验资”,消费者在遇到这两种情况时应当擦亮双眼,慎重行事。
积分兑换热,谨防钓鱼网站
近期,线上商城平台纷纷开始推出积分清零促销活动,积攒的积分如不及时使用就可能面临过期。一些诈骗分子利用消费者急于兑换使用积分的心理,使出新招数“钓鱼”,给消费者造成了经济损失。
钟女士收到一条积分兑换短信,是由平日熟悉的运营商号码所发,就直接点开了网址,填写了个人资料信息,并跟随指引下载安全控件。不久,钟女士就收到了一条消费短信,提示自己的信用卡被消费了近15000元。
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偷梁换柱”发送短信,而且短信中的网址与真实网址非常相似,一旦消费者点击链接,输入的信息全部暴露无遗,而下载的所谓“安全控件”实际上是向受害者植入的木马程序,如此一来,不法分子就能够肆无忌惮利用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进行信用卡盗刷。对此,交通银行信用卡专家提醒,要认准信用卡积分兑换官方网址,不通过点击来历不明第三方提供的链接方式登录。此外,对于任何要求填写个人信息或者下载控件的指引,要保持高度警惕,有任何疑问随时联系信用卡官方客服咨询核实。
无论金融诈骗的花样如何翻新,总是万变不离其宗,消费者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谨记:第一,不要向任何人泄露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在任何情况下,防疫、银行、公安、司法单位都不会向客户索要银行卡密码。第二,不要点击来路不明的网站链接,要登录正确的银行官网、拨打官方热线或到银行网点进行查询。第三,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贪小便宜或相信花言巧语。最后,如不幸遭遇诈骗,要及时向银行挂失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完)
编辑:许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