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继“债券通”启动近6年之后,“北向互换通”下的交易正式启动,这意味着香港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投资者可通过两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参与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
“互换通”的推出是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意味着债券市场的开放向衍生品领域延伸,这可进一步释放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潜力,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流入。
金融创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粤港澳三地的金融制度差异较大,为探索金融制度型开放提供了天然舞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持续推进,大湾区内的金融业也迎来了诸多变化,金融业的互联互通呈现出崭新面貌。
2021年9月24日,内地与香港债券通“南向通”业务上线运行;2021年10月12日,深圳在港发行5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2021年10月18日,首批完成报备的“跨境理财通”试点银行名单出炉,次日首笔业务落地;202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联合公告,同意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简称“互换通”)……诸多跨境互联互通机制的推出及不断优化,使得跨境投融资的便利化显著增强,也为大湾区银行业优化金融服务供给、探索金融产品创新、深化国际金融合作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香港持续深化“互联互通”,积极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把香港定位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将强化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引领作用,巩固及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普通法,加上司法独立,法治完善,这些对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而言都是重要因素。香港有绝对的优势去发展金融业,因此,香港在大湾区规划中要用好国际金融中心的领先地位,越做越好,确保在区内不能被取代,同时发挥区内一个大市场的机会。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未来应进一步加大互联互通的力度,令香港的人民币投资产品更多元化。
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预计,今年的香港资产市场将进一步发展。由于今年经济基调的改善,资产市场普遍对港股回升抱有期望。香港政府也将持续加快巩固及促进香港金融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持续深化“互联互通”,积极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让包括港股在内的金融领域流通量更活跃、产品种类更繁多,让市场发展得更宽、更深、更广。
大湾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加速推进
除了金融业互联互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开发跨境保险。大湾区居民对跨境保险的需求也在刺激着政策端和供给端不断发力,大湾区保险市场的互联互通正在加快提速。
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30万人次港澳居民参加广东社保;大湾区专属重疾险累计承保超11万人次;跨境车险业务累计承保港澳跨境机动车辆5.86万辆次。
去年10月,香港特首李家超在其施政报告中表示,会争取短期内在南沙、前海等成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为持有香港保单的大湾区居民提供支持,亦为大湾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踏出重要一步。与此同时,深圳也在不断发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渐近前海。今年2月,“前海金融30条”重磅发布,提出要完善跨境保险业务,加快在前海合作区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支持前海合作区保险机构与香港保险机构合作开发针对合作区居民符合规定的医疗险、养老险、航运险、信用保险等跨境保险产品,允许境外特别是香港地区金融机构在前海合作区设立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保险控股公司。
引入金融“活水”,可以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互联互通、加强与港澳之间的金融监管合作,不仅将有助于推动大湾区的制度创新向纵深发展,也将为中国金融业的高水平开放探索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