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市界 林夏淅
编辑 | 刘肖迎
有这么一种卡,每月可提现3.5万元,只需在下月通过制定app还款200元,额度就会重新恢复,可以再次提现3.5万元,如此循环往复,一年可累计提现42万元,可连续使用10年,期满后可以继承给子女或者爱人。
这么一算,一家三口人如果人手一张,1年就有126万了?听起来何止神奇,简直魔幻!但还真的有人信。
为搞清楚来龙去脉,市界通过邀请潜入了这个神秘组织的微信群。
(一)揭秘“循环大法”
市界所在的“3群吴循环信用卡学习群”微信群中,有120多位成员,从头像来看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多以白底证件照为头像,莫名有种“有组织有纪律”的感觉。
一进群,就被积极分子“吴姐”的信息刷屏了,各种视频、语音指导文件扑面而来,其中“总指挥徐文枝先生发布的特1号总动员命令”一文中,“听话、服从、照做、尊重”、“发自内心的崇拜”等表达,弥漫这一股“邪教”气息。
点开标有“敲黑板”字眼的视频,一个语速缓慢的女声正在讲解循环卡的由来及办理流程,比照着80年代政府发放的无息贷款,力证循环卡项目正是这个时代的政府福利、这个时代的“无息无期贷款,一度让市界怀疑,难道天上真的要掉馅饼了。
办卡流程也很简单。
第一步,群内视频要求申请者关闭wifi,下载苏宁易购app或京东,并绑定微信和支付宝,付款需要通过支付宝。
第二步,新用户注册苏宁易购或京东后可以领取10元优惠券,然后购买任意一个价格为10.01元的商品,通过支付宝完支付0.01元。
第三步,以文档形式提供包括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及地址在内的个人信息,并附上第二步骤的订单截图。
第四步,提交个人信息及截图的三天后,扫描群内发布的二维码,登记银行卡相关信息,走所谓的“银行通道”,获取免息资格。
完成这四步,你就可以在家坐等卡片寄到,并且进入徐文枝总裁给你设好的下一个套——“ 接卡等待激活2群”。
同群的同女士向市界表示,她曾被一个所谓的“总监”拉入位于杭州的“架构群”。群内有群主、总监、讲师等,属于比较高级别人员的群,福州那个群只属于会员群。
她也曾进过一个湖南的会员群,比她大两岁的王先生,不仅热情拉她进群,还把家中妻儿老小以及七大姑八大姨全拉进群里,在类似积极分子的带领下,可以说整个村的劳苦大众都进去了。
“毫不夸张,我看到的那个表格全是一个村工厂的。”
(二)空壳公司与诈骗惯犯
循环卡骗局的重要角色——中夏团队和总指挥徐文枝,究竟是哪路神仙?
市界在天眼查上查到一家名为北京中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也叫做徐文枝,虽然无法100%确定这家公司就是微信群中所说的中夏团队,但是从相关信息的重合度来看,大概率是一家。
而这家公司却已经因未履行公示义务,于2018年7月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门头沟分局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
至于法人徐文枝,故事似乎更精彩。
市界在查询此人时,发现一篇2002年北京晚报的新闻——“惯骗假意招演员,招聘经理徐文枝被抓获”。
这篇报道中的徐文枝,出生在北京门头沟一个农名家庭,曾因私刻印章,伪装民政局干部以及北京某高校系主任等身份到内蒙古集宁市招生,骗取学费经历了一段牢狱生活。
2000年被释放后,徐文枝成立了一个文化传播公司,在北京某四星级宾馆内招募司机,以收取保证金为由,欺骗多名应聘司机,骗取金额超过40万元。2002年,在徐文枝被警察逮捕时,他正谋划另一个骗局:为《一个靠不住的人》剧组招聘演员,骗取保证金。
根据当年的新闻,徐文枝于2002年3月被捕时,当时他名下有一家文化公司。而目前北京中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法人徐文枝,在2002年8月也被注销了一家北京民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注册地门头沟),时间和地点都十分吻合。
通过一系列线索,我们怀疑这位蛰伏了十几年的诈骗惯犯徐文枝,再次出山,手段升级,从当年最流行的保证金诈骗到如今的信用卡,也算是一种“与时俱进”了。
除了徐文枝这个主要角色,这场骗局还打着国家的名号,声称由所谓的“银行理事会”主导项目,并且在过程中使用多个第三方软件。
市界拨打了银监会电话,询问是否听说“循环卡”以及是否了解该事件其他情况,工作人员表示“不知情,请不要办理”。
诈骗团伙在宣传中反复提及的还有一位银行理事会信用卡总部项目负责人王筱花女士。而经过市界查询,并未在国内找到“银行理事会”这样的政府机构,银监会工作人员也表示没有听过。
以国家机构背书,以政府解放“卡奴”为口号,吸引文化程度不高或年纪较大的群体。以视频、音频文件逐步指导,以苏宁易购订单截图证实申请者信用及身份,简直是环环相扣,诱人深入。
(三)如何变现,为何被骗
由于目前诈骗团伙尚未收网,实质性的伤害尚未形成,劝阻家人和报警立案都有很大难度。但我们可以做一些大胆的推测,他们将通过何种方式骗钱。
从目前的进度来看,
第一种可能,诈骗团伙单纯替网贷平台“拉人头”,靠获取奖励金盈利,根据不同银行和网贷机构,每张卡的奖励金从几十元至上百元不等。
当然大多信用卡奖励金只有在激活后才能到代办方手里,但是,诈骗团伙已经取得了其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身份证、地址及银行卡信息,还通过苏宁易购、京东绑定微信或支付宝来交易的方式验证了这些消息,在这个N种方法激活信用卡的时代,激活这张卡对诈骗团伙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第二种可能,诈骗团伙和某些网贷平台合作,利用这些个人信息真的申请到额度5万的信用卡,然后粗暴地把卡内5万元额度以某种方式划走,由欲哭无泪的受骗者来偿还。
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诈骗团伙确实为每个人申请到5万元额度的信用卡,但如果额度是10万呢?细思极恐。
第三种可能脑洞有点大,诈骗团伙在苏宁易购或者京东上开家店铺,多上架几个10.01元的商品,然后把商铺二维码发在群里,大多数群成员图方便可能就会直接购买。
这种方法对申请人来说已经是没什么伤害了,但从诈骗团伙大费周章的姿势来看,不太可能这么简单。
再不济,还有第四种可能,诈骗团伙可以直接出售个人信息。在黑市中贩卖个人信息如今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根据信息质量不同,价格也有所差异,市场价格通常从几分钱到数十元不等。
这个方法有点低级,但也最容易快速变现。
诈骗团伙想要通过大量个人信息来变现确实可以一百种方法,只需权衡风险和收益选取一个最优方式。
有意思的是,苏宁易购和京东在这场骗局中被当成工具,竟不小心成为了受益者,短时间内应该新增了不少中老年新用户。
相对于这个“与时俱进”的诈骗团伙,受骗群众就显得有些“手无缚鸡之力”。
从小范围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追捧循环卡的大多是年龄偏大、收入水平偏低,且对于网络科技不太了解的人群。他们大多已人到中年,或背负着债务、或为底层劳苦大众,在生活、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天上掉下的馅饼”就成了他们眼中的“救命稻草”。
家人越是劝阻,他们越是愤慨得不到支持和理解,深陷一种无法自拔的坚持。这种对抗又给他们带来一种被孤立的感觉,从而和诈骗团伙成为了所谓的“家人”,以此寻求某种心理慰藉。
恶性循环下,隔阂越来越大。
群内一网友表示:“人到中年,一边得操心家人身体,一边还得操心家人被骗。”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市界】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