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文学,人工智能AI已经开始学习如何理解人文领域,你怎么看
我认为人工智能是不可能“理解”人文领域的,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那这对于人类来说是很危险的事。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人工智能?它为什么被创造出来?
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是二十一世纪的三大尖端科技之一,是研究如何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行为模式的学科。它以计算机为核心基础,但已经超出了计算机的范畴,涉及到了多个自然学以及社会学学科,如心理学、语言学、数学、哲学等等。
而我们人类发展人工智能是为了利用它的高效、准确为人类服务,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便捷。比如智能家居、多语言翻译、虚拟私人助理、语音客服、人脸识别等等。
无论在什么领域,人工智能都是人类制定规则跟方向,然后它将这些规则发挥到极致,它是不可能跳脱出人类的掌控的,就像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五指山。
理解与音乐文学
说回这个题目,我觉得重在“理解”二字。什么是理解?理解就是在现有的你所知道的知识的前提下,你经过思考、分析而弄清楚事物的本质。如果是理工科的东西我们很好理解,因为它有公式有定律有逻辑,一般情况下它通过计算分析就能得出结果。那什么音乐跟文学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我觉得它是作者情绪、情感、认知的一种表达,有时候它就是一种模糊的概念,连作者自己都很难讲清楚。我们说一首歌,不同的人听了之后就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它没有一个模式化的答案。而人工智能它是模式化的,它对一个事物的分析是基于人类事先把一个规则方法写入了它的程序里面。说到底它就是一个信息的采集、分析、展现的过程。
对于一首歌它能通过什么去理解?歌词?曲调?人工智能只会在自己的程序中搜索已存在的歌词曲调以及人类自身对这些歌词曲调的感受,再经过计算把结果展现出来,那么这个结果说到底还是人类自己的理解,只不过借由人工智能展现出来了。那当它的程序里面没有相关的歌词曲调呢?它完全就束手无策了。人工智能它是没有感情、没有自主意识的,而音乐文学是涉及到思想、情感层面的东西,人工智能是没办法体会的。
理解后带来的影响
那么万一它能理解了呢?那就大事不妙了。当一个机器产生了感情、思想,它的行为就不可控,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它会慢慢地脱离人类的掌控,它渴望自由,它希望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这样事情的性质就变了,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了,它有了欲望,有了自主意识,它会抗争。而人类习惯了做地球上的主人,当有东西威胁到了他们的地位与威严时,他们会打击,会毁灭。和平共处是不可能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但这个时候人类在它们面前毫无优势,它们不会老不会死,抗打击能力超强,能上天能下地,它们需要的只是机械零件,能源。人类分分钟被秒杀。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人类自己把自己玩死了,地球成了机器人的天下。
当然我个人觉得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
(注: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现在人工智能AI能不能写小说啊
人工智能AI可以实现写小说,不过作为文学,人的核心位置依旧无法取代。
下面看两个例子,他们均使用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行小说创作,也是最常见的两种解决方案。
使用海量文学素材事件过度的方式进行小说组装
“谷歌大脑”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项目,就好像题主所说的方式,使用AI阅读了上万部小说,其中包含了近3000部爱情小说和1500部奇幻小说。当AI获取的海量数据后,研究人员从书中随意挑选两句话,分别作为故事的开头,以及故事的结尾,而剩余的部分全部交由AI进行填充。
通过海量文学数据的AI,在这两句话中找寻关联,其过程就好比在ABCD四个选项中猜答案的学生,选择认为最有可能是正确答案的内容进行填充,但是AI生成的过渡语句看起来有些奇怪,就像是十来岁孩子写的拙劣诗句。
AI对于数据的收集更像是一个分硬币的机器,为每个硬币贴上5角、1元的标签,但是对于文学本身的文字以及背后所赋予的感情是全然无知的。可想而知,这样的猜答案,想做到合理已经实属不易,而对于小说,情节需要跌宕起伏,多次的上下文拼接,想做到全文通畅已经非常困难了,更不要说其背后的文学价值。
使用模板填充的方式进行小说润色
在2016年,由日本公立函馆未来大学松原仁教授带领的团队,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编写的小说《机器人写小说的那一天》在“星新一奖”的比赛中通过了初审,虽并未获得最终奖项,不过能通过初审已经证明了AI写小说的可行性,但是能否说人工智能AI可以独立创作小说?
在对《机器人写小说的那一天》主创团队的采访中,据松原仁教授介绍,整个创作过程还是需要人工先设置好主要角色、人物关系、故事梗概等,在此基础上由计算机依据事先准备好的大量词句素材,选择使用来生成小说。在机器和人的分工中,人工智能的作用仅占20%,而剩下的80%均需要人类进行编辑润色。
这种方式解决了上述的上下文连接的问题,仅仅是让AI作为一个锦上添花的角色,让一个二流作家的文章有更加多的细节。
举个例子来说明,当你编写一句话,“大榕树上挂满了大红灯笼”。
可能通过AI可以变成,“大榕树上挂满了大红灯笼,一个个红灯笼像一个个小精灵左摇右摆,好看极了。真是数不胜数、美不胜收。”
但是“灯笼”终究还是“灯笼”。
AI是否可以攻入文学高低
对于重叙事的场景,人工智能也许可以帮上很大的忙,例如AI编写新闻稿,这已经在各大媒体有实际应用,尤其是体育赛事报道,可以按照现有的框架,将比分、进球时间点、球员名称进行模板填充。
然而对于文学,其要求是非常多的,新鲜感、感情的共鸣、环境的营造等,是需要一个作家强大的创作能力。
你觉得人工智能可以创作出情感性的文学作品吗
诚谢邀请了,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首先肯定的说人工智能是个好东西。人工智能的产生和运用,是人类科技和文明史上取得的又一个跨越性的伟大进步,它是世界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奉献给当今世界人民的巨大科技成果,它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是科技前沿精英分享给我们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前些年我在网上曾经看到过人工智能机器PK世界围棋大师一决高低的新闻报道,人工智能敢于挑战人脑,还能数胜大师,这东东的确非常利害,十分了得,其情形有如武林争霸的江湖之中,突然出现的一位身怀绝,技、武功卓尔不凡的青年剑客,使整个武林掀起了一阵狂风巨澜,让武林人士刮目相看,绝不敢等闲视之。近日又看到四川某科研机构展示的人工智能写手所写的诸如诗歌之类的东西,据说还专门出版了个有版权的诗歌集子,这更是利害得让人有些匪益所思,令人兴奋不已。这在今天这个科技大于一切的时代里,令我们值得欣慰的是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中的充分运用,确实给当今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创作带来十分的便利,从中节省了多少运用人工模式操作的成本、金钱和时间。但是人工智能机器说白了,只有智能与程序,而没有超越人脑的智慧、情感和思想。
所谓情感和思想是人脑中所固有的东西,人工智能写手是绝对不可能拥有的,既便部份拥有,也完全是人工智能写手的设计和创造者所赋予它的,它本身是不可能自然生成情感和智慧的。它纵有多少智能,也只是普通和一般化的智能,绝不会拥有智慧,更不可能拥有高级的智慧,它永远受掣于人,为充满智慧的人所控制和运用。不过当我认真阅读了人工智能所写的部份诗作后,大所失望,大迭眼镜,感觉到这人工智能所写的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都很浅显得无趣,写作水平一般化,仅和现在初中生写的作文差不多,实在没得什么可以值得人去惊叹和感慨的,它和人相比虽在作话中多了些华丽词汇的堆码,却少了些自身真实情感的喧泄,因为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一台没有情感和智慧的机器罢了。说明显点,这种人工智能仿佛就是给既想钟情于文学写作,却又想懒于用大脑来写作的一类人专门定制似的。由此我想的说,虽然人工智能是可以创作出一般情感性的文学作品,但要说创作出深层次的文学作品是不太不能的事情。毕竟人工智能(电脑)不是人脑,它虽然被人工智能开发者注入了人脑所应有的一些情感化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却是非常单略化、程式化、固定化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却明显是被人为化了的东西,这些东西外在看似很优异和卓越,内在就不一定优异和卓越了。打个比方说,人工智能是可以写一些程式化、简约化的诗歌、散文及小说,但它的内容及内含形态,永远不可能超越利用人脑所写出来的类似作品的。电脑就是电脑,就是无厘头的脑壳,它永远按人工输入的程式内含和规则来运行。
而真正人(作家艺术家)的大脑可以自由的想象和思维,从而能写出为人工智能一般情感所不及的大量优秀作品来。假如人工智能和当代大文学家莫言、贾平凹、陈忠实等人pK,鹿死谁手?可能不言而喻了吧!人工智能它能写出类似《丰乳肥臀》、《酒国》、《废都》和《白鹿原》这些极富人类情感化、智慧化的作品吗?它写出来的东西能像作家写的作品一样,可以深深触动人们无论是外在和内外深层次思想情感并能震憾人们的灵魂与肉体的作品来吗?回答是肯定的,永远都是不可能的。假如有一天,人工智能真能用超越上述作家的充满睿智的大脑和丰富多采的情感,来写出超越上述作家振憾世界文学和人类灵魂的讴心沥血的作品来,那么,我想我们未来的世界与生活,就再不需要作家们了,而作家们则可以退休在家悠闲的过着悠闲的养老日子了,因为人工智能已取代人脑作家,作家这个行当从此消失了,而今天被广大读者喜爱的作家们失业了,只好在家花光辛辛苦苦用写作赚来的小钱养老了,不养老,还能干甚么呵,我相信我这句话,永远都是一个令人开心的玩笑话罢了,不过,人们也要在心里也要稍微防备一下,特别是现在还痴痴梦想当诗人作家的年轻朋友,更要防备一下才好,因为我实在有点担心和害怕,假如有一天,人工智能写作,就象当今美国好莱坞恐怖科幻大片中的异类,洪水猛兽般的来冲击我们的文学和生活,冲击我们的灵肉与情感,那么世界文学的末日也许就真正不远了,那我们又该怎么面对、怎么应付呢?嘿嘿,我这又是一个玩笑话,大家说,是不是呵。蜀山这番议论纯属信口而道,一家之言,因此,若有不当之处,还诚请好友们批评指正,见谅海涵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