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毕若旭 程思)15年前,金廷芳曾遭遇过兼职诈骗,那时她还在成都一所大学读预科班。15年后,她是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经管系辅导员,坐在“扫雷行动”金融安全知识大讲堂里,笔记记了5页。
2004年时,金廷芳平日里课程不多,想利用业余时间做做兼职,一方面赚点零花钱补贴生活费,另一方面也想锻炼自己。她和同学找到了一家中介机构,工作人员告诉她们,需要交150元介绍费,然后只需回学校等消息,有工作机会就会通知她们。社会阅历尚浅的金廷芳和同学交了钱,回学校等了小半个月,却一直没接到通知,打电话到中介机构询问,对方也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又过了小半个月,实在等不下去的两个女孩又去了那家中介机构,却发现那里已经人去楼空。
金廷芳在讲座现场做的笔记 毕若旭/摄
意识到自己受骗的金廷芳和同学赶紧报警,好在警方介入后,被骗的钱找了回来。但这段经历给金廷芳上了一课。后来她到北京读本科,学习法律专业,更加注意在校外实践中保护自己,外出找兼职时,只要让她先交钱,她一概拒绝。这回想赚生活费的她另辟蹊径,选择在学校图书馆勤工俭学,或者通过老师介绍的社会实践来丰富经验,也更注重提升学习成绩,获得奖学金补贴学费和生活费。找校外兼职,她都要和对方签合同,确保公司手续全、地理位置好、距离学校近。
大学毕业后,金廷芳到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担任辅导员,平时常常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结合自己的法律专业特长,把安全教育和法律知识结合起来。
工作了3年,金廷芳有时会感觉自己能做的依然有限,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学生的金融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有时出现的一些问题,老师也没办法很快顺利地为学生解决。“专业的事情还是需要求助专业人士。”金廷芳说。
互联网金融安全媒体讲师团讲师白皓讲座 毕若旭/摄
在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站,主办方向现场300余名同学发起调查,回收172份有效问卷。经调查发现,现场41.86%的同学身边都曾有互联网金融诈骗事件的发生。其中以兼职诈骗和校园贷居多,分别占被调查总数的50.58%和45.35%,中奖诈骗和理财产品诈骗紧随其后。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教师王敏告诉记者,学校里贫困生占比较大,越是缺钱就越有经济独立的欲望,这种寻求改变生活条件的想法有时会击溃他们在不良诱惑面前的自我约束,加上一些同学法律意识淡薄,难免成为骗子瞄准的对象。“学校老师的‘苦口婆心’学生听惯了,有时强调很多次也不会引起学生的警惕,如果有专业人士来讲座,学生就会觉得听起来既带劲又专业。从同学们听讲座的反应,就能看出他们听进去了。”王敏说。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几名同学表示,此前他们没有参加过类似的讲座,对互联网金融安全知识的掌握多来源于新闻报道。谈及讲座带来的最大感受,大一新生谭明琴表示,现在了解了如果需要贷款,需通过正规的途径和渠道,“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都是坑”。
前不久,聂小北的爸爸和奶奶分别遭遇了不同形式的诈骗。他的爸爸无意间在网上添加了一个“好友”,这个好友说,聂爸爸只要填写简单的申请信息就可以免费赠送两台pos机,而且申请成功后每台pos机可以返现600元。聂小北的父亲在按照指定操作填写了相关信息及验证码后,被盗刷了几千元钱。他的奶奶则因轻易相信路边卖药商贩的话,花2000元钱购买了假药,吃了之后身体情况不但没有好转,还越来越差了。“回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爸爸和奶奶分享今天讲座的内容,给身边的朋友一些忠告,让他们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的事”。聂小北说。
现场通讯聆听讲座 毕若旭/摄影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站是“扫雷行动——金融消费者保护计划”走进贵州的第一站,活动由中国青年报社、支付宝和网商银行共同发起。互联网金融安全媒体讲师团成员、中国青年报社贵州记者站站长白皓与支付宝金融安全公益讲师讲师周晨晨,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向同学们剖析金融诈骗实质,并提出面对金融诈骗时的积极应对措施,希望帮助更多同学守护好个人财产。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