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惺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其中之一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金融风险是重大风险的主要内容,为此,会议提出“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要强化能力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化解风险要有充足资源,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政策,要广泛配合,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注重查找各类金融风险隐患点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金融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风险往往长期潜伏,最后在一瞬之间爆发,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如果不能提高风险预判能力、加强风险防范水平,金融领域爆发风险的可能性是始终存在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新形势下,国际环境持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增多,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保持清醒头脑,“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着力解决金融领域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各种潜在风险,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者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维护好国家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金融支撑。
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影子银行风险、外部冲击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等隐患依然存在,处置不当就会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必须积极稳妥防范处置突出风险点,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防患于未然,确保金融体系安全高效稳健运行。短期应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防止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相互渗透,使经济增长、财政收入、银行资产及利润对房地产业形成高度依赖。二是防止金融市场乱象,严格查处非法集资、违规加杠杆、违法违规套利等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的行为。三是防止传统金融风险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新型金融风险相互交叉、同步出现而产生共振效应。四是防止金融腐败与金融风险相互交织,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五是防止美元作为核心储备货币带来的外部冲击风险。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加强金融法治建设。重点整治违法违规套利等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严格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强化金融风险源头管控,严把市场准入关,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坚决取缔非法金融机构,持续深入打击非法集资活动。
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首先,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地方政府要加快转变发展理念,通过政府债券方式规范举债,合理确定发债规模,确保财政可持续。其次,加强金融监管。金融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存在较大的外部性,杜绝或减少外部性,有赖于严格的金融监管,不仅标准要严,而且要做到标准统一,“一把尺子量到底”。数字经济背景下,还需要培养一批科技型金融监管人才,提升监管水平,减少监管“盲区”。最后,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加强国企资产负债约束。厘清政府、银行与国有企业间的关系,发挥资本市场和各类金融机构在企业兼并重组中的作用。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要同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结合起来,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产。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更加重视对需求侧的管理,引导好预期,同时完善土地供应制度,采取更科学的土地供应方式,防止房价大起大落。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完善住房供给体系,有效调整供给结构,在有条件的大城市以多种方式努力增加租赁住房供应。积极推动房地产税改革。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中央银行对货币管理得好,就能发挥出货币跨时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否则,不是出现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就是发生信用收缩,甚至造成经济金融危机。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增长的攻坚期,需要以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作为重要支撑,既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又防止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我国现代化进程顺利推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一是要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决管住货币信贷,防止宏观杠杆率快速上升。去杠杆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所在。货币政策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既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促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也防止货币供应过于宽松而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二是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推动建立多元、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三是要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最后贷款人,必须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切实履行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责任。健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避免金融风险跨机构跨市场传染,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与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逐步将主要金融活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纳入宏观审慎管理。强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微观审慎监管不留空白。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我国融资结构长期以间接融资为主,信贷资产在金融总资产中的比重超过70%。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助于稳定宏观杠杆率,更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一是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拓宽直接融资入口。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也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核心举措。稳步在全市场推行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全面带动发行、上市、交易、持续监管等基础制度改革,督促各方归位尽责,使市场定价机制更加有效,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市场,支持更多优质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发展。二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直接融资的包容性。形成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差异化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服务的普惠性。三是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高质量的上市公司群体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推动上市公司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更好发挥创新领跑者和产业排头兵的示范作用,引领更多企业利用直接融资实现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15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