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南说理财
2008年9月15日凌晨,雷曼兄弟破产,美国金融市场动荡,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中国资本市场也未能幸免。
而2020年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受疫情影响,A股开年后第一天大跌,美股也曾在短短10天熔断4次,不少人感叹全球经济正处于金融危机的边缘。可是,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金融危机是什么,所以今天南南借此机会便来聊一聊。
什么是金融危机?
首先,我们先来看下什么是金融危机。顾名思义,金融危机指的是发生在金融领域的危机,又称为金融风暴。
它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发生急剧、短暂或超周期的恶化现象。
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强,一旦遇到货币超发、金融自由化、监管放松、过度投机等情形都可能成为孕育金融危机发生的土壤。所以,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可以是任何国家的金融产品、市场和机构等。
金融危机的种类
了解了金融危机的概念,下面我们再简单回顾下历史上曾发生的几次大的金融危机。经过梳理,不难发现其实金融危机大致上可被分为四种类型。
01
第一种:货币危机,例如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之前,不少亚洲国家都保持着高增长的发展速度,甚至创造了“亚洲奇迹”。但在金融自由化和亚洲地区高利率环境下,大量国际资本尤其是短期的投机资金迅速流入,导致亚洲资本市场泡沫产生。
后来随着美联储加息、美元升值,国际资本又开始快速流出,亚洲各国的固定汇率制逐渐崩盘,货币也一度贬值,亚洲金融风暴随之爆发。
此后,除韩国等少数地区转型成功外,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停滞在中等收入阶段,落入到“中等收入陷阱”中。而在这一场危机中,亚洲主要经济体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进行自救呢?
02
第二种:债务危机,例如我们较为熟悉的欧债危机便是典型。
那债务为什么会产生呢?其实对于个人、社会甚至是国家而言,债务的本质不仅是在向贷款人借钱,实际上也是向未来的自己借钱,一方面它对当下来说可以创造购买力,从而加速经济的发展。
但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在未来某个时候我们必须要降低消费水平来偿还债务,一旦还款周期或流程发生变故那便极易导致债务危机的发生。
有经济学家这么说过:“近代历史上,只有极少数国家能避免债务危机的产生,贷款过程的复杂性和突发性会使调控者难以正确判断短期经济回报是否合理,进而难以控制信贷量,最终容易导致债务危机的产生。”
欧债危机即是如此,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洲部分国家因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并超过了其自身清偿能力,由此造成了无力还债或者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危机随之产生。
03
第三种:银行危机。
在历史中,银行常常被挤兑问题所困扰,一旦发生挤兑事件,当所有资金突然消失的时候,这将导致大型金融机构倒闭,继而带来恐慌和流动性危机。
04
最后一种:系统性金融危机。
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是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外债危机同时或相继发生时造成的现象,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比如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但不管金融危机形式有何不同,我们发现一切金融危机发生的本质是共同的,那就是债务和杠杆比的快速积累和不可持续。
换句话说就是负债和高杠杆带来的泡沫资产占到宏观经济相当大的比重,导致实体经济已经无法正常予以支撑。
毕竟金融的本质之一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但如果金融业过度发展,那便会导致大量资金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体系里面流转。这种流转会导致资产泡沫的不断累积,一旦累积到某种程度,那么极易导致资产泡沫的破灭,而这种破灭带来的影响则是巨大的。
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具有极强的国际传播效应,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一旦发生我们都很难独善其身。因此,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各国都会通过各式各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力挽狂澜。
那这种刺激政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呢?我们又该如何更加深刻地读懂危机的本质,由此来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
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南南联合上海三联书店给大家介绍的《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这本深入剖析金融危机的著作了,作者估计很多人并不陌生,是香港证监会前主席、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院杰出研究员、中国银保监会首席顾问的沈联涛先生。
他结合亲身经历,以一个主要参与者的视角还原了历史情景和事件,相信细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们会对金融危机的产生与发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正如沈联涛先生本人在文中所说:
「“我们已经进入新全球危机时代。说到底,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治理危机。”」
免责声明:《南南说理财》栏目旨在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学习理财知识的素材,由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判断,不代表南方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南方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南方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